笔趣阁 > 聃聃文集 > 己所亦勿施于人

己所亦勿施于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谁都明白: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做人的起码道德。打一个浅显的比方吧,譬如你想青春靓丽,不要盼望别人都是丑八怪,你想健康长寿,不能诅咒人家生病或赶快死掉,你想升官发财,更不能排挤人诽谤人踩着人家的肩膀往上爬。

    现在,我们来一下逆向思维:自己想干的事,就可以让别人干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要求别人接受吗?也就是说,己所欲,就可以施于人吗?

    不是笔者在咬文嚼字,更不是我辈闲极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把自己的意志加于人的情况常常会有,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施于人的更比比皆是。人哪,总喜欢以己度人,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己所欲,强施于人,还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呢。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年轻时,我曾在一个山城给我家先生当家属。当时那里的条件很差,单位食堂的早餐,常常只给酱油拌饭;就是中饭和晚餐,也见不到半点海味。对于我这个海边长大的人来说,就有点受不了了。于是我给娘家写信,要求寄点干海货来。母亲买了弹涂鱼,用文火慢慢地烤成“弹胡米”连同虾皮给我寄了个包裹。我非常非常喜欢弹胡米,一直到今天,还把它当作难得的美味佳肴,当时的情况下,自然是顶级好菜了,每次下饭时,就那么一小撮,一家人省省吃,决舍不得大手大脚的。

    有天午后,我已吃好中饭,看见炊事员老胡伯端着一碗饭在走廊里匆匆扒拉着。老胡伯是湖南人,退伍的“解放战士”老实得很。中饭应该是有菜的,可他却忘了给自己留一份,只得吃白饭。我回到宿舍,抓了一撮弹胡米,放在老胡伯的饭上。

    谁知道他竟被吓坏了,两个眼珠子瞪得恐怖,一边嚷嚷着什么虫子什么虫子?一边飞快地用筷子把“虫子”往外拨拉。我一边怪他不识好人心,一边心疼那些掉在地上的弹胡米。心想你老胡不吃就还给我好了,为什么糟塌好东西啊!

    事后,我总是笑话老胡伯“山头人”;现在想来,我岂不是“己所欲,强施于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南京办事,顺便看望一位叫红的好友。我给她捎上我自己最最喜欢的呛蟹。(向内地人说明一下,所谓呛蟹,就是用盐水腌呛起来的梭子蟹。)这东西非常美味,下饭下酒都是上品。有一次我先生出差宁波,宁波的呛蟹十分著名,先生就买了十个。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们馋了,就唆使他喝酒吃蟹,一路下来,呛蟹被吃掉9个,亏得他们嘴下留情,否则我连蟹的卤汁都尝不到了。

    那一次我在南京下塌之后,就把红约到宾馆,送上呛蟹。我再三交代这东西不能烧煮,切开即食。她犹犹疑疑地问,生的蟹能吃吗?我斩钉截铁地说,呛蟹就是吃生的。又觉得没说清楚,我补充说:呛过了就是腌熟了,弄点姜醋蘸蘸就行了。

    第二天我问她呛蟹味道如何?她吱吱唔唔地说:不怎么好吃,咸了。我说你烧过了?她红了脸,说,螃蟹怎么可以生吃呢?我连连顿足,怪她把好好的东西给糟塌了。

    前不久,一位内地读者寻到我家,我弄了一桌还算丰盛的菜,我们自家人胃口大开,客人却吃得谨小慎微,仿佛我的饭菜里埋着炸弹似的。我问她怎么回事?饭菜不好吃?她摇摇头,说自己从来就吃得不多。我笑她“灯盏肚”说她是“只要风度,不要饱肚。

    几天之后,她打电话来问我:那天你们餐桌上有个长长的,头上长着两只角的是什么呀?我想了半天,实在想不起我的餐桌上有什么头上长角的东西。我说,莫非有蜗牛之类的什么沿着桌脚爬上来?

    她说,是菜,一道菜!蜗牛是圆的,它是长的,两片壳,两头都有东西伸出来的,肉肉的她费力地解说着,说了老半天,我恍然大悟,蛏子!

    我说,那天我不是介绍过了,它叫蛏子,很好吃的。她说,那怪物太可怕了!我吓都吓坏了,直恶心。于是我才明白,那天她吃得那么少,都是因为蛏子的缘故。瞧,我犯了多少“己所欲施于人”的错误啊。

    当然,我也曾有过被别人“施于”的痛苦。最搞笑的一次是,我应邀去一朋友家吃饭,该朋友男姓,是红烧肉爱好者。那一天,餐桌上当然少不了这道菜。他频频劝吃,说他家的红烧肉如何正宗,如何美味。我礼貌地点着头,却没往那碗里伸筷。他以为我矜持,又揣摩我是不是怕他妻子笑我“母蝗虫”就趁他太太转身的功夫,夹了一大块红烧肉,飞快地埋在我的米饭下边。

    这举动足够让人喷饭的了,我又不想把他的“阴谋”揭穿。我扒出那块红烧肉,想把它偷偷地放回去,可是它沾满饭粒,显然是“不宜归去”了。尴尬之余,只得硬起头皮,一点点地啃肉,心里却一阵阵地腻歪。事后,我把这件事当作笑料,讲给我的朋友听,结论是:己所欲,勿施于人啊。

    还有酒。我不喜欢杯中物,但在应酬中,人们总是热情地敬来敬去,一般情况下,我一任人家磨破嘴皮,也只是湿湿嘴唇而已。我家先生就批评我不懂规矩,缺少礼貌。有时推辞不过,也干了一杯,但一点享受的感觉都没有。

    前些年有一企业家代表团出国访问,在一家饭店进餐时,见一位乞丐独坐一隅,吃着简陋的饭菜。一位企业家动了恻隐之心,点了一道龙虾,让侍应生送了过去。哪知乞丐坚决不受。几番劝说无效,这位企业家恼羞成怒,把龙虾倒进了垃圾桶。这事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首先是饭店要维权,让人把好端端的菜倒掉是极大的侮辱,其次是乞丐很伤心,因为那天是一年一度的“乞丐节”一年365天,他们天天吃着嗟来之食,唯有这一顿饭自己掏钱、享受一次正常人的尊严,却被我们的企业家给剥夺了。

    吃吃喝喝是小事,吃一块红烧肉也不见得就把我油死,喝几杯酒也不见得就把人醉死。有的事情后果就比较严重了。比如家长对子女的学习问题,就业问题。大人永远是正确的,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竭力要打造出一个理想的品牌。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育人工作。小时候,有篇作文题目叫我的志愿,妈说,你的志愿就是当人民教师。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当孩子王,但我那时候不敢和妈对抗,写这样的作文就很痛苦,当然也写不好。我初中毕业后,妈让我去当代课教师,当民办教师,那时候的工作很不好找,我在那支队伍里苦苦挣扎了十来年,等到我终于有能力摆脱母亲权力的阴影,就立即改行。至今想来,自己这一段弯路走得实在冤枉。

    有些父母自己是名校毕业生,他们必得让下一代也读清华北大。或者自己曾经非常渴望成为什么家什么官,但终因为种种原因,未曾修成正果,这成了他们一生的痛。有了孩子之后,就让孩子去完成他们未竞的事业,于是千方百计、殚精竭虑挟持着孩子,顺着那条狭窄的路去蹒跚,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这天赋,更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那种痛苦,那种无奈,对子女是一辈子的。闹不好,父子反目,母女成仇,甚至可能引发家庭命案——这种不幸常见于报端,并不是我辈危言耸听。

    己所欲,未必就合适施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