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聃聃文集 >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一年我初到海门,踏进婆家的门槛。

    婆婆屋里有个洋娃娃。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有点像不倒翁,也有点像大头阿福,但绝对不是阿福和不倒翁。娃娃的外表漆着大红的底色,彩绘着各色各样的人物,还有白桦树、小木屋、雪橇和卷尾巴狗,一派异域风情。

    我拿起了她,确定她是木头做的,但一点都不重。晃晃,有咕咚咕咚的声响。仔细一看,娃娃的腰部有条细细的缝隙,原来她是由上下两半部分组成的。我旋转了一下,开了,里面冒出个一模一样的洋娃娃,再旋转一下,里面又冒出一个,就这么一直旋下去,由大到小五个娃娃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了。

    婆婆说,这叫俄罗斯套娃,是她女婿从苏联带回来的。我听先生说过,他的姐夫是50年代的公派留苏学生,回国后就参加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和同在油田工作的姐姐结了婚。当时大庆油田的生活相当艰苦,几乎没有婴幼儿的生活条件,所以他们的儿子就生在海门,由我婆婆抚养。

    我让这五个娃娃一会儿站成横队,一会儿站成纵队。她们一律裹着厚厚的头巾,一律张着大大的眼睛,嘴唇红红的,带着微笑,活像一母同胞的五姐妹。

    当时我们正热衷俄罗斯歌谣。其中一首是这样唱的:

    集体农庄有位挤奶的老妈妈

    她的名字叫华尔华拉

    待明日,大小女儿都来拜访她

    欢欢喜喜她们作客回娘家

    啊这位老妈妈

    真正是福气大

    来了五个亲生女儿五朵花

    老大叫娜莎

    老二叫塔莎

    奧里卡沃琳卡

    阿娜诺西卡

    最可爱的小女儿年纪还只十七八

    我反复哼哼着,不停地把娃娃们摆弄来摆弄去。三岁的小外甥不高兴了,说:我的!婆婆赶忙过来,说,当然是你的!于是她把套娃一一归好,拿走了。

    我有点恋恋不舍,因为我还来不及破译套娃身上的故事呢。又自嘲自己一个新娘子,抢小外甥东西玩,成何体统?于是自律起来,再也不碰这个玩意儿了。

    没多久我听到了关于套娃的故事:说一对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兄妹相依为命。妹妹在一次牧羊途中遭遇暴风雪失踪了。哥哥找妹泪花流,可妹妹却从这个世上消失了。哥哥思妹心切,就用白桦树刻了一个妹妹模样的女孩,时刻带在身边。以后每过一年,哥哥认为妹妹应该长大了些,就再刻一个大些的女孩,就这样年复一年,女孩越刻越多,这小伙子就把她们一个个套在一起

    故事很凄美,流传也很广泛,套娃也慢慢地演变成为俄罗斯传统工艺品。随着年代的推移,套娃的做工越来越精致,给图越来越精彩,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我非常希望能拥有一个俄罗斯套娃。可是当时中苏交恶“老大哥”从我国撤走了,姐夫们也不再有到苏联的机会,套娃就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深深地贮存在我的脑海里。

    30年后,我随作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在十天的旅程中,我们行走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图拉等城市,参观了冬宫、夏宫和众多的名人故居,欣赏了精湛的雕塑和美丽绝伦的芭蕾舞。那一天在莫斯科山,我看见不少俄罗斯人在兜售套娃,我马上被吸引了,这时候我能够读懂套娃上的故事了,它们有七色花,有熊和狐狸,有森林里的住宅,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总之,每一个套娃上都绘着喜闻乐见的俄罗斯童话故事。我慷慨解囊,买了五个套娃,装在一塑料袋里提着。俄罗斯到处是白桦林,白桦树是一种细腻、轻俏又白净的木料,做套娃正好,试想如果是一般杂木做的,五个五套娃岂不连塑料袋都要被坠破了么?

    导游小姐娜斯佳对我们说,这地摊货,质量不好,下午我带你们到正规商店去,那儿的货物才是精品呢。

    中饭后,娜斯佳带领我们直奔一个大商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同伴们有买裘皮大衣买头巾的,有买油画买伏特加的,还有买俄罗斯纪念邮票的。我却一门心思去访问套娃。这里的套娃真多啊,她们有10个套的,20个套的,最多的一个是32个套的,排在一起浩浩荡荡,像一支正在行进的娘子军。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里的套娃比起上午的地摊货,的确不能同日而语,价格也惊人,像那32套的,折合成人民币要2000多元,10个套的也都要200到300元,最贵的一个要500元。我咬咬牙,一口气又买了5个。肥硕的俄罗斯售货员一边为我的大建装盒,一边笑容满面的又搬出一大堆套娃来,动员我多买几个回国送人。我赶忙摆手说,够了够了,我的钱包也空了。俄罗斯大叔不以为然地说,中国人,怎么会没有钱?

    做了回有钱的中国人,感觉蛮好。我的旅行箱成了托儿所的床铺,躺满了俄罗斯姑娘。回国之后,我得意洋洋地把这些套娃分别送人。最昂贵的那个,当然送给一全我认为最该送的人。几天后,那人悄悄地对我说,这样的东西,是我们黄岩宁溪生产的。

    我像被打了一闷棍,天哪,看我有多傻啊,路远迢迢,花那么多钱,背回了一堆本地产品!于是想起文革期间,我托出差北京的朋友买回一双布鞋,一看鞋底上的字样,竟是“浙江海门反帝巷制造”

    我郁闷了。过了好些日子,我才回过神来,去仔细检索我的套娃。别说那精湛的工艺了,也别说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风情了,就看那细腻轻巧、洁白无瑕的白桦木,我想问问内行人,黄岩宁溪有白桦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