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段永贤文集 > 一生心血三代情缘

一生心血三代情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山西晋城一中,一个被晋城市乃至晋东南地区誉为人才摇篮、文教典型、高考状元、大学后备、太行明珠、栋梁园地的重点中学,自1949年建校以来,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桃红李白,四季芳菲;莘莘学子无不以考入晋城一中为如愿以偿,学生家长莫不因孩子在晋城一中上学而扬眉吐气。晋城一中在晋城地区教育界堪称出类拔萃,可谓人杰地灵,盛名经久不衰,这些声誉与荣耀究竟凭什么来支撑营造?谁个是妙手高人?有权威人士于众说纷纭中一言以蔽之曰,说到底,最关键、最“给力”的乃是学校有一支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甘于清贫、勇于担当的教师队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点燃了一支支希望的火炬,放飞起一个个青春的梦想。郝勤章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佼佼者,他不但将自己一生心血献给了晋城一中,而且影响了他家的整整三代人。

    1954年7月,青年郝勤章因好学上进、忠于职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因对敌斗争有胆有识、任劳任怨被分配到北京国家公安部工作。建国初期,各行各业都急需知识分子,在领导的鼓励动员下,1957年8月,郝勤章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上了山西大学的前身---山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业期满后又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这在当时,属于建国后五十年代学业有成且十分稀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被称为社会精英,天之骄子。为了支援革命老区,他虽然已是学校掌管毕业生未来命运的分配小组成员,可以留校任教,前途无量,但还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做党的驯服工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神圣目标,抱定“学校乃王政之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留在繁华省会太原或回到富庶老家安徽的机会,自报奋勇,翻山越岭,来到了太行山上的山西晋城一中,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员。和他同来的还有黄克伦、任宗淮、刘振汉、钟汉文等同学13人。为了增加教学力量,他又主动申请将妻子苏仁娜从内蒙古大学调来一中。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郝子英、校长郭焕章为上级一次就分配来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喜出望外,担心他们人地生疏,适应不了从城市到山区的巨大反差,就毫不犹豫地亲自跑到车站把他们接回到学校来。当时的晋城一中虽然已建校多年,但教学及后勤仍本着勤俭办学的原则,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再赶上反右运动的浪潮,情况可想而知。得知郝勤章是共产党员,又鉴于教师队伍中政治力量薄弱无党员的现状,校长郭焕章第三天就找到他,给他讲形势,为他撑腰杆,培养他在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教师队伍中当表率,起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校领导的信任与砥砺,郝勤章不但勇挑重担,不辱使命,而且废寝忘食,无怨无悔。虽然一开始不习惯晋城的环境,甚至没见过北方的玉茭、黍子等农作物,下乡支农把小苗(谷子)锄了,把红薯苗栽倒了,分不清骡、马、驴,缺乏生活常识,闹了许多笑话;但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在他率先垂范的带动下,新教师一个个既来之,则安之,赛教学,比成绩,入乡随俗,身心投入,很快就都融入到了学校的大集体中,成了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开启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晋城一中生气勃勃、书声琅琅的崭新教学局面。

    一周要代24节政治课,七个高中班,五个初中班,每到复习考试时天天都得满负荷地连轴转,这就是政治教师郝勤章。在政治挂帅、又红又专的火红年代里,政治教师承担着非同寻常的职责,它绝非现在意义上的一门儿课程而已,而是有着导向、引领、励志、统帅等诸多作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流教学。青年教师郝勤章一腔热血,不遗余力,笃信“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他白天奔走在教室的丛林间,晚上鏖战在课文的海洋里,并与校长郭焕章同代政治课,一齐敬教劝学,共谋兴贤育才,且虚怀若谷,乐此不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代政治课的第一年,其年终考试成绩在晋东南地区名列第一。

    后来虽然改代历史课,但由于教学相辅相成,师生声气相求,成绩也是大面积丰收,80分以上的学生尽然都在他代课的班级。

    全省历史课考试及格率为13%,郝勤章带的班及格率就为99%。

    叶茂缘根深,源远而流长。

    在晋东南地区18个县市一百八十多名标兵教师赛奖会上,经过五轮比赛,郝勤章荣获一等奖,成为晋城一中唯一获奖者。

    自强赢得声名远,为有源头活水来。郝勤章被接纳为山西省历史

    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山西省乡土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山西高评委学科评审委员会委员,荣膺山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以及中学模范校长的称号,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晋城一中、热爱教育事业的不二选择。

    在他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担任过八届24年班主任,1961年9月荣升为学校教导处主任,1979年担任副校长,1982年6月晋升为校长,直至1994年退休。三十多年可谓“志比精金,心如坚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直代课不止,始终未离讲台,身心都在教学,不啻梦牵魂绕。担任校长后的12年里,年年代高中三年级的政治课,积极参与省里中学教师参考书的编写与审定,成为名副其实的好教师,言传身教的班主任,德高望重的老校长。

    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对于教师,恐怕只有这句“为什么我的心中装满了学生,因为我对祖国的明天寄予深情”才能诠释他们红烛般的的行为与宗教般的真诚。从古代与天地君亲排在一起的“天地君亲师”牌位,到今天把教师喻为春蚕、蜡烛、园丁、人梯、春风、源泉、雨露、风帆、灯塔、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美誉,无不反映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地位。每一个教师都当之无愧,郝勤章当然更不例外。

    郝勤章天生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与信条,就是他不认为给学生上课是负担,是从业,是谋生,或者是什么“痛并快乐着”而是一件十分愉悦、三生有幸的事情。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他身上变成了心领神会,顺理成章。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在以“良心事业”为信仰,以当教师的哥哥为楷模,以家长殷切的期望为动因,以共产党员的党性为准则而逐渐形成并升华出来的。他常常讲道,决不能对学生敷衍塞责,万不可有一次偷懒马虎;“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误人子弟,就是误了学生一辈子,良心必然受到谴责,人格自然要打折扣。

    原高中15班毕业生赵全宪,父亲务农为生,母亲因病早亡,老家白羊泉河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其学费全靠上学担椽卖、回家挑碗卖赚点儿辛苦钱,属于享受最高助学金的特困生。接到太原工学院录取通知书后,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而伤心流泪,郝勤章见状慷慨解囊,资助赵全宪好几十块钱上学,从而改变了其人生的命运。

    三年困难时期,他到学生家里家访,家长竟然热腾腾地给他端上他们自己长年都舍不得吃一次的最好的饭菜来---油圪麻、馒头、拉面朴实、诚恳、期冀、信赖,让他感激涕零,终生难忘;

    原高中15班毕业生侯天顺,他军校一毕业就把头一个月工资买了背心寄来,感谢郝勤章老师对他的培养教导。老师深恩重父母,雨润桃李报春晖。可见师恩胜似父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来此言不谬矣。

    郝勤章于1994年退休后,原高中13班毕业生王天智等八人设宴,邀请其夫妇两人到晋城市实验饭店,感谢恩师培养,表达爱帮之情。说“您俩原本一南一北,都是外地人,来到晋城无亲无故,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现在桃李满天下,届届学生都是你们的亲人,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打个电话过来,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当成自己父母一样的事情那样去办的。”去年,郝勤章因胆结石剧痛做胆囊切除手术后,不论在监护室还是在病房,当他一醒来,病床前早早就站满了他的学生们,医院外科主任说:“郝校长,你看看,这些来看望您的都是您在市医院的学生。给您做过学生,是他们的造化,您有这么多好学生,也是您的福分啊!”有这样的弟子学生,有这样的灵犀相通,有这样的回馈报答,这就是郝勤章几十年如一日安安心心扎根在晋城、眷恋于一中的情结真谛之所在。

    原高中36班团支部书记张培智,文革中非正常死亡,其父不让安葬,说一定要等郝老师回来才可以盖棺。说明学生家长已把老师当成了至爱亲人,引以为生死之交。

    上大街购物,数不清的学生迎面问好;

    到省城改卷,一群群学生相约去看望;

    赴北京出差,闻讯赶来的学生络绎不绝;

    为公务上门,学生们千方百计热情接待。

    天涯海角皆有止,独有师恩无尽期。

    一个普通教师,一个中学校长,郝勤章夫妇曾荣任晋城市数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标兵教师,非是阳光偏花卉,人间哪个不爱春?

    因为不俗的教学成绩与长期的恪尽职守,声名鹊起的郝勤章曾有过很多次可以改变人生轨迹的良机:晋城市纪委书记纪友伟找他,要他到晋城市教育学院当院长,副地师级,他婉言谢绝了;1979年,原来在公安部工作的同事要求他重返公安部,他没有答应;1980年,安徽某大学草拟调令任命他为历史系主任,还允诺安排孩子,他舍不得走。山西晋城一中,那是他浇灌了一生心血的绿野沃土,牵系着他灵魂梦寐的圣洁宝地,他的根就在这里,以至于填写籍贯时都不填安徽、内蒙,而是填的晋城一中。这是一片青光明媚的天空,这里有岁岁美不胜收的丰登景象。

    病情危重时,郝勤章嘱告妻小在晋城弘德远买了块儿墓地,情同手足的老家弟兄得知后坚决不同意,恳求他叶落归根,但他已经把心许给了晋城一中,百年后也要远远望着他痴迷钟爱并且为之拼搏奋斗了一生的圣地。

    郝勤章、苏仁娜夫妇的三个孩子、女婿、儿媳都在晋城一中上学、毕业,都对学校怀着深深的爱恋,有着割舍不开的感情,除女儿外都考上了大学;其第三代---外甥、外甥女、孙女也先后考上了北大、财大、北京交大,成为成千上万从山西晋城一中毕业并且引以为自豪的一员。女婿段红庆现任晋城一中校办主任,女儿郝瑞环现任晋城一中图书馆管理员。庶几可谓:一生心血献教育,三代情缘系一中。

    晏子春秋有云:能终善者为师;韩愈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温家宝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业绩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子孙。

    揣着一颗心来,捧出一片阳春。

    郝老师、苏老师,郝主任,郝校长,向您致敬!向您的同行们致敬!向晋城一中的教师们致敬!向全国所有的教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