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之翼文集 > 中秋节前拾取的记忆片段

中秋节前拾取的记忆片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又是一年中秋,在糖糖的心里,这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似乎比春节更值得他盼望。

    春节是一年一次,春节当然好,可以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有鞭炮放,虽然被大人们带着,来回的串亲戚,是糖糖不喜欢的,但有鞭炮和新衣服就足够了。唯一遗憾是的这春节三百六十五天的等待对于糖糖来说,太漫长了,并且过完春节之后似乎有一段无聊的不知道怎么打法的时间。然后就是春耕、春种、春播,那时的糖糖感觉大人们的压力似乎很大,亲戚之间见了面,问候的寒暄过后,酒桌上谈的多还是家里去年分了多少粮食,家里劳动力不够,谁家的孩子多大了,该成家了等等。借着酒精的作用,怎么办怎么办之后,大人们还是免不了叹上一口气“看今年的收成了”“不行,就让***下来挣工分”最后就是千篇一律的模式了,带的礼物是春节前炸的但自家人谁也舍不得吃的“果子”(也就是今天人们早点的油条),推让一番之后,照例带回,谁家都是这样,因为都还有很多的亲戚要串的,春节在老家的习俗是不能空手串门的,到最后,这礼物一般是阴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才能吃,但多数已经不能吃了。

    这些记忆对于糖糖来说,多少年过去了,没有忘记,也没有想起,忙忙碌碌的这前半生,有一种绑在车轮上前行的被动感觉,不容他回过头去打量和拾起潜意识里的这些略带悲伤的记忆碎片,或许更多的心理是不愿意吧,孤独前行的时候,糖糖似乎更愿意拣取那些带着温暖和温馨的底片,从中汲取一点寂寞的微笑。而这温暖和温馨,也许就来自糖糖对中秋的等待和期盼。

    似乎糖糖记忆里的节日,二月二、清明、端午节,然后就是中秋了,农历的五月初五到八月十五,糖糖那时就知道是一百天,这一百天不仅比春节的三百六十五天等待的时间短,关键的是这段等待的时间在糖糖的思想里,有一种甜甜的味道,似乎一直伴随着成熟和丰收的气息。

    麦收之后是在老家多数是种苞米和红薯,这两种作物相对的劳作的时间少一些,所以夏天相对的在烈日下田间的劳作少一些,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没有想到种植其他的高产作物还是就是为了避开酷暑的夏天。

    最好等到立秋前后,在院子里,在一棵水梨树斑驳的树荫了,在水梨由绿转黄的甜香里,母亲铺一领席子,开始拆洗家里大大小小近二十件棉袄棉裤,还要做六七双棉鞋。这个时候,是糖糖很惬意的时候,弟弟让姐姐带出去玩耍了,自己翻出哥哥的书,坐在席子的一角,似懂非懂的看着,和娘有一搭无一搭的说着话,阳光透过院子里那棵鸭梨树的枝丫,斑驳的照在糖糖和娘的身上,糖糖抬头就能看到娘鼻翼的细密的汗珠,娘全然不顾的纳着针线,有时候糖糖都看呆了,若不是微风吹过,糖糖似乎沉醉在那针线穿过衣服很有节奏的“吱啦”声里了。

    “三,从小就知道知足。”这是母亲对糖糖说话的开场白“这是大哥的小棉袄,娘给你拆洗一下,就是你今年冬天的衣服了,你看,一个补丁也没有,不像你弟弟的,都打了3个补丁了。”母亲一边拆着棉袄的针脚,一边对着在一边看书的三儿说。“嗯,要不给弟弟吧。”糖糖听娘说过,就这棉袄,至少大哥穿过两年,大哥长的快,就给了二哥;二哥长的慢,就穿了三年,说是没有破,是因为二哥穿的时候,娘就将外表的粗棉布用父亲的工作服换过了,换下的外表给弟弟做了棉衣的外表。至于内侧的纱网,至少娘换了三、四次了。

    “真的,给你弟弟了啊。”母亲抬头笑着看了看“三”仿佛要看透儿子内心的心事。说实话,糖糖非常喜欢娘做的棉衣和棉鞋,尤其喜欢母亲细密工整的针脚和亲手做的“扣袢”不舍得买扣子,就拿粗粗的一种黑线,结一个好看的梅花骨朵,另一侧,工整的钉上一个“回”字,就像现在看到一些六七十年代的电影里面的画面,很熟悉的味道。糖糖从小就知道知足,是母亲教给他的,当然还有生活。

    这时,逐渐成熟的水梨很诱人,无论糖糖做梦怎么想这味道,而这诱人的感觉混合着院子一角一棵“沧枣”树的硕大的果实(反正枣子比鸡蛋大),一直要延续到中秋节的前一天才能得到满足。哥哥用竹竿打下所有的枣子,我和弟弟负责捡拾,总要收到满满的一簸箕;还有梨子,哥哥小心翼翼的摘下,也要收满满的一筐呢。这时母亲开始分配,留下不多的一部分,其余的几乎挨家挨户的送,村子不大,几乎都能尝到家里的梨子和枣子。

    盼望着的中秋终于来临。

    这在糖糖的记忆中是家里最大也是最幸福的节日。奶奶那时还在世,在上首的位置坐着,招呼着顽皮吵闹着的我们姊妹五个。母亲的手艺很好,再清贫的日子,也要攒下几个鸡蛋,买点肉,然后宰了自己家春天养的小公鸡炒江豆角,拌几个凉菜,将自己家收的枣子和梨子洗干净装几个碟子,也是丰盛的一桌。父亲无论多晚也要赶回来,带回来买的月饼、糖果和桂花酒、竹叶青。月饼一人一个,酒是全家人都要喝一点的。这样,在天井里,凉爽的秋风吹过,在记忆中无垠的月光下,一家人团聚的画面就这样弥漫了记忆中所有的片段。

    人的记忆的深处,是不是有很多的小格子,装着几乎所有过去的点滴,而每个格子,是不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轻轻的弹开,人的思绪也在今天和过去之间互动着,编织着一张人生的网?

    毕竟是那个年代的记忆,即便是再温馨,也免不了一种涩涩的余味,那么今天,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的孩子,衣、食、住、行,以那种年代看来不可想象的满足,充实着今天的生活。才匆匆几十年啊,历史就以崭新的面貌,轻轻的掩盖了岁月沧桑。

    那么,难得今天闲暇,码这些下字,剪取这些记忆的片段,唯一的念想,也许是祭奠吧,在即将来临的中秋,以今天的感恩,风干那些尘封的记忆吧。

    月儿渐渐的圆了,在这中秋的前夕,无论你在哪里,想说的祝愿是:月圆、人圆、家国园,幸福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