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独舞的灵魂文集 > 在何处与心归何处

在何处与心归何处

作者:独舞的灵魂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实是一把无情的雕刻刀,会不断地磨砺掉我们的棱角;社会则象一把魔剑,经常斩光我们的锋芒,直至塑造成生活中无棱无角的我们之后,还不肯善罢甘休,就此罢手

    虽然,你极不喜欢,经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汗,你痛苦,你更无奈,但你不得不无奈地被现实社会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着,削割着。现实社会让你无所适从,时常导致我们身与心的被迫分离。它们就像万支离弦的箭朝你齐发,沉思未来,也许你还清楚地知道也许这一生永远是个悲剧,但为了生活,你只能忍着万箭穿心的痛苦,而不得不在异乡继续漂泊着,因为命运始终注定了我们的渺小与微弱

    ——题记

    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充完了电,又踏上了独自漂泊的旅程,到了自己异乡的公寓里,而哥哥的话却依旧在耳畔回响:

    “依我看来,她虽然总是在异乡漂泊,但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汗因为有时候身在何处与心归何处根本就是两码事。”

    是呀,也许有时候,身在何处与心归何处根本就是两码事!

    我们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人,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四处漂泊,寄居在身与心的归处都完全不一致的地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要如吉普赛人或游牧民族一样在异国他乡四处飘荡?甚至在美国还出现了汽车房子,把全部的家当都装在汽车上,随时可以开走。

    一个人静下来独处时,看庭前的花开花落,望天际的云卷云舒时,却遥望着云朵,暗渡着长天,有一股青春沉默躁动的暗流在白云深处涌动着,一如青春多梦,流放着诸般心事,感觉到沉默和自己走得很近,然后可以听得见躁动,那是在白天的喧嚣和人前的压抑下而诱发出来的却又未在人前显示的躁动。

    于是很想追根朔源地考究一番“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

    依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书籍解释,人是一种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事实上,在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上,从古至今,人们已经进行了许多争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争论。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论的热点问题就是人的本性,形成了“性恶论”(荀子)和“性善论”(孔子、孟子)等等。近代的西方也有著名的x理论、y理论,甚至超y理论,但是作为一种集大成的理论,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他的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总结出来的人性的四种假设理论基本涵盖了这方面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经济人假设,也就是说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这种人没有任何的经济基础,他们时时为生活担忧着,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工作,并总是无奈而又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或控制之下,完全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

    其次是社会人假设,这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倡导者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提出来的理论构想。大致的内容是一些人工作的动机是社会需要,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工作的意义,而不是出于经济需要。这就好比世界上有许多志愿者,还有那些四处不计任何报酬发挥余热的人;

    第三种是自我实现人假设,其最终的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是想找一个地方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最后是复杂人假设,埃德加--沙因认为前三种假设都只适合某些人和某些环境。但是,人有着复杂的动机,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一两种,事实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人的工作动机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他提出了复杂人假设。

    除了经济人假设外,至于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复杂人假设,我想那都是必须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因为人们只有在无须为生活担忧,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才能够有选择工作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如经济人假设一样去选择职业或生存,并总是无奈而又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或控制之下,完全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就象那厨房里案板上的鱼一般,任人摆布与宰割。

    现实是一把无情的雕刻刀,会不断地磨砺掉我们的棱角;社会则更象是一把魔剑,经常斩光我们的锋芒,直至塑造成生活中无棱无角的我们之后,还不肯善罢甘休,就此罢手截止

    任你怀才不遇,纵然是怨恨冲天,平时唯一可干的依旧只能是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枯燥乏味的工作!甚至还要割舍下亲情,一个人离乡背井在异乡,饮尽孤独与寂寞,饱尝人间冷暖与辛酸。

    因为童安格的歌声,早已诠释了这一道理:“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

    虽然,我们极不喜欢,经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汗,我们痛苦,我们更无奈,因为我们的无棱无角。但我们不得不为那枯燥所折磨,无奈地被现实社会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着,削割着。现实社会时常导致我们身与心的被迫分离。

    幼稚与成熟,悲观与狂妄,堕落与上进,现实社会还让我们无所适从,它们就像万支离弦的箭朝我们齐发,沉思未来,也许我们还清楚地知道这一生永远是个悲剧,但为了生活,首先我们必须得生存下去,因此只能无奈地忍受着万箭穿心的痛苦,而不得不时常身心分离在异乡飘荡着。

    因为命运始终注定了我们的微弱与渺小,我们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人,只能如经济人假设一样去选择职业或生存,因此又能够凭什么资本去奢求能时时生存在一个不会身在曹营心在汗,身与心的归处都完全一致的地方呢?!

    所以大多数的我们,在大多数的时间里,身在何处与心归何处根本就不能够完全统一。

    但是“物竞天选,适者生存”就象孟子所说的,即使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会“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曾经在电视里看过一个自然类的节目,说的是沙漠中的一种很小的虫子,却能在没有水分的荒芜的茫茫大漠里一代又一代地生存繁衍下去,它们究竟是靠什么而生存的?

    原来每天清晨,它们便一只接一只地从沙丘底部爬上来,然后在沙丘顶上列队,一大排地立起身子,将它们光滑的背甲对着同一个方向,在太阳还没有升起之前,会有一阵清风从那个方向吹来,抚过沙丘的表面,爬上小虫子的身体。微风柔柔地轻拂而过,小虫子们长时间地一动也不动,此时在它们的背甲上渐渐地凝起了水珠,这是晨风带来的空气中的一点湿润,水珠越聚越大,且相互融合,终于,凝成了一颗水珠。水珠从小虫子的背上流了下来,流过它们的脑袋、鼻子,最后,流到了嘴边,成了这一只小小的甲壳虫一天赖以维系生命的甘露。由此不得不令人惊叹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这只是一个自然界的生存故事,但是,一种如此细微的生命尚且还能如此顽强地生存下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怨天尤人呢?!

    所以若是想追求身在何处与心归何处的统一,那就只能学会去如何适应社会,而不是要求社会来适应自己,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含金量或竞争的资本及生存的能力,而不应该一味地去怨天尤人。

    因为只有当自身的含金量大幅度地提高之后,或积累了丰厚的竞争资本及生存的能力,才可以不断地扩大选择职业的范围,使自己的身在何处与心归何处达到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