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聃聃文集 > 幸福涂米

幸福涂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涂米的学名叫什么?无考。

    涂米是一种植物,一种生长在海堤或海涂上的野草。它的颜色翠翠的,绿绿的,红红的,粉粉的,有时掺点儿黄,有时又带点儿灰,叫人说也说不清楚。它植株矮小,浑身软软的,肉肉的。也许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它把自己的叶子蜕化成细细短短的。风过去,摇摇曳曳,顾盼生姿,像极了海浪起伏中的珊瑚。让我想起电影红珊瑚的插曲: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花常开。

    前几天,看了丁琦娅女士题为海塘花的文章和一张照片,我击掌而起:这就是涂米!

    其实涂米只是我们家乡的叫法。在我们乐清的海涂上,趴满了这种不起眼的野草。潮涨潮退,水里泥里,涂米常常糊满了泥巴,看起来灰不溜秋的,像一群营养不良、自生自灭的流浪孩子。。

    我们的初中读得艰难。当时有个口号叫“劳武结合,亦工亦农”农忙时,我们一呼隆全都到南草垟(那里有我们学校的水田数百亩)去种田,日以继夜地一干就是半个多月,通宵达旦的连轴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往往是夏收夏种完毕后,还得帮附近的农场干上五六天。

    农闲时,我们每星期有三天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课,其余的四天还得去参加各种体力劳动。夜自修时,劳动股长就在黑板上分配明天的工作,一般把我们分成五组:

    某某、某某(大约20人)去南草垟车水(或耘田、施肥)

    某某、某某(大约15人)上山挑焦宝石。

    某某、某某(大约10人)去砖瓦厂做砖。

    某某、某某(大约10人)积肥。

    某某、某某(一般4人)厨务(帮助厨房摘菜、蒸饭、洗碗等)。

    这些劳动中“厨务”是最舒服的,不必日晒雨淋,不必出大力流大汗,还可以吃两顿饱饭。所以一般都要分配给年纪较小的女同学。我考上初中时还不满12岁,属全班最小一个;可劳动股长明确地告诉我,别想那美差了,那是给出身好的女同学的。

    我当然有自知之明。我发奋学习一切活儿,没多久,我就干得不比任何同学差。我们的劳动量非常大,比如去南草垟,都是出门、回校两头黑,中午也没有片刻的休息。回来的路上,许多人都累得直打晃,尤其是我们几个年纪小的,走着走着眼皮就粘在一起了,往往一个跟斗才把自己摔醒;比如做砖,成人定额多少块我们也是多少块,一块也少不得,抡锤子抡得手臂都肿了;再比如挑焦宝石(一种炼钢铁的配料),上山30里,下山30里,挑到山下就过磅,那一挑子必得超过自己的体重好几斤才行。

    那么,能派上积肥就算是轻松活了。可是积肥也有硬性规定:每天得积猪粪牛粪20斤,或草肥80斤。学校在乐清城里,在城里找一滩猪牛粪,简直比找金子还难。我们当然要出城去,可当时的农民们都把粪肥当成宝贝,哪里还有留给我们学生娃的份儿?剩下来的,就只能是拔杂草沤草肥了。

    因为“以粮为纲”导至全民积肥,所以野草也成了抢手之物。我们去郊区的田野里,把稀稀落落的小草像拔眉毛一样的拔起,放在萝筐里。小草轻若鸿毛,有时竟被雨打风吹去,哪里完成得了任务?而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插上白旗批斗的啊!

    于是就动脑筋,找窍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个春日我经过公社的一块大菜地,看见长大的芥菜有许多叶子都黄了蔫了,就自作聪明地以为那菜叶是废品了,就把它们都打了下来。菜叶很有份量,一会儿箩筐就沉甸甸的了。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农民来了,见我做此等勾当,当即叫骂起来,我吓得魂飞魄散,挑起菜叶就落荒而逃。

    有一天我路过县政府大院时,发现里面郁郁葱葱。心想,此院杂草肯定不少。可院子大门有扛枪的大兵把守,想必定是“闲人莫入”的。我不知如何是好,挑着那对萝筐,在门口转来转去。

    我终于鼓起勇气,对那个兵说:叔叔,你可以把这院子里的野草送给我吗?大兵打量了我一番,看看我不像特务坏蛋,就点了点头。我欣喜万分,飞快的进去了。

    大院里的杂草真富庶啊,花坛边,篱笆旁,树荫下,矮墙头,到处都是。我贪婪之极地连拔带搂,一会儿就弄了一箩筐。我又转到后院,后院更繁荣了,光是那墙上,就爬满了一种不知名的、不开花不结果的藤萝,我揪住了一头,又拉又扯,好像再也拉扯不完,光是这根藤萝,就让我卷了一个抱都抱过来的大草球。我满载而归,破天荒地超额完成了一天的任务。

    可是这样的好运再也没有第二次了。同学们发现了我的宝藏,他们饿狼扑食一样扑进县政府大院,把草们全给扫荡了。

    接下来,我们天天都得钻天觅缝地寻找草源。可是陆地上的草像是被野火烧光了似的,而我们也等不得它们“春风吹又生”正当我们倍觉绝望的时候,不知哪一个有经验的同学说:去海里找去,海涂上有一种叫涂米的东西,可以喂猪,当然也可以沤肥。

    喜讯鼓动着很多人。除了我们班,别的班级也有许多同学参加进来了,连我们的班主任也闻风而动,那队伍就成了有组织的、浩浩荡荡的了。从我们学校到海边,大约有七、八里路。一站上海堤,放眼望去,到处是星星点点的涂米,我们欣喜若狂,纷纷脱了鞋子,把裤腿卷得高高,向那些小草冲去。

    大概是盐碱地条件恶劣的缘故,涂米草显得瘦小,憔悴;那颜色是灰绿的,暗红的,且裹满了泥巴,像我们这些吃不饱、穿不暖、又经受着种种压力的学生们。

    忽然就有了些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也顾不了这么许多,只是鸡啄米般拔起涂米来。涂米矮小得像麦地里的田荠。田荠是用工具挑的,而我们靠的只是双手,不免弄断了,让我有点于心不忍的感觉。

    我们的班主任是个高度结巴,他看看别班来了这么多人,怕让人抢了头功,就扳着面孔不断地催促我们说:用、用用、用用用力、力力力拔!用、用力力力拔!我觉得他用词不当,小小涂米,哪需要这么“用力”?又不是拔河!要果真那样盲目使劲,不经拔的涂米,非得让我们一屁股顿在泥涂里起不来!其实他是叫我们努力,可他的训导纯属多余,我们全都恨不得多生出几双手来,哪里还需要人来督促呢?

    海涂茫茫,洋洋数十里,这边拔光了可以到另一边去。于是我们的劳动股长天天在夜自修的黑板上写着:

    拔涂米:某某、某某、某某

    涂米让我们有安全感,一有安全感我就淘气。有一回,我一边拔着涂米,一边学着班主任的腔调:用、用、用用用、力、力力拔!

    不知哪位好事者去打了小报告。不久,我和班里另外几位成份不好的同学被有组织地批斗了一次,我光荣地得到了四张大字报。不过他们的写作水平太滥,四张大字报加起来还不到60个字。

    从此,涂米在我的心中,就留下些许阴影来。

    前天看到丁君的这张海塘花的照片,那是多么阳光、多么鲜亮的涂米啊!才知道涂米有幸,被人誉为“海塘花”!她长在海塘上,虽然还是风吹雨打,却远离了涂泥的污染,从而变得如此娇艳,如此美丽,还勇敢地担负起保护海塘的职责。

    同样是涂米,从前的只能是喂猪、沤肥的份儿,而今呢,却成了观赏植物、护堤功臣了。

    我写此篇文章时,楼下有几个初中生在追逐打闹。他们穿着亮丽,脸色红润,浑身洋溢着欢乐和健康。我望着他们,思绪万千。

    幸福的涂米,幸福的孩子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