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聃聃文集 > 荒漠中的绿洲

荒漠中的绿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艰苦最荒唐的岁月——1960-1962年。国家遭遇着天灾人祸,我个人遭受着父亲冤案的株连。刚刚初中毕业的我,被取消了升学的资格。读书是与我无缘了,我想去帮助征粮,人家以没有“出身证明”而拒绝;我去小学代课,不久就被“押”了回来,理由是黑五类的狗崽子怎么可以教育贫下中农的孩子!

    我走投无路,非常地绝望。这时候,我初中的语文老师郑建国给我带来瑞安工校招生的消息。我跑到瑞安,找到了郑老师的表弟俞海,没费多大力气,工校就接纳了我。那是1960年的暑假,我还不满16岁。

    我们的学校全名叫“瑞安机械工业学校”我所在的班级叫机631班。我不知师长们为办这个学校付出了多少心血。只记得当时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新校舍正在建筑之中,师生们一起搬砖,一起拉石头。我们的寝室好像是在一所别人的宅子里,而临时教室又在另一处的街道上。我们进课堂读书,去车间实习,回寝室休息,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却也开开心心。教师们都很认真,师傅们也都和霭,让我们学到许多课本知识和实用技术,这让我以后进工厂做铣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数学的是项启绵老师,他比较严厉,我有点怕他。我们的寝室刚好面对着项老师的寝室。那时候我刚刚在学习梳辫子——这以前我严厉的母亲不允许我把时间浪费在梳头上,——让我总是艳羡那些能把辫子梳得很顺溜的女同学。我当时的头发又短又硬,抓了这一绺跑了那一绺,弄了半天都弄不好。一天在楼下碰上了项启绵老师,他扳着脸孔问:钱国丹,你一天到底要在编辫子上化费多少时间?

    这话和我母亲的话如出一辙,我吓得再也不敢在窗口梳头了。为了证明梳头并没有影响学习,我在上数学课时特别认真(我从来没在别的课堂上这么聚精会神过),所以我小考大考的成绩总是满分。

    文学老师是宋维远。从小到大,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不喜欢我的,我想宋老师也不例外。有一天上课时,他忽然说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说起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说起了“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时我还没有接触过柳词,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比柳词更美的了。

    张典敖是我们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他的寝室就在我们女同学寝室的隔壁,上下楼梯真叫“抬头不见低头见”管理起我们格外方便。有一会我感冒了,他说我是睡眠时叫风给吹的。我说我是头朝里边脚朝外边睡觉的呀。他说正因为如此,我的鼻孔就正对着大门,所以叫风给吹了。我当时虽然不以不然,但又想这可能就是“物理理论”这个理论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适当的场合就拿来活学活用一番。

    陈爱华老师的嗓子很好,又爱唱歌,有人说她高兴时唱歌,也有人说她悲伤时才唱歌,我们闹不明白。那时候正流行歌剧洪湖赤卫队,只要她的“娘的眼泪似水淌”一响起,我们就跟着唱,跟着淌眼泪。这首歌唱得太熟了,现在我还能只字不拉的把它背了出来。

    那时候全国各地物质都十分匮乏,瑞安工校当然不能例外。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番薯,番薯的味道不错,就是爱在胃里制酸,有时吐酸水吐得我牙齿咯吱响,胃也灼灼的疼。菜基本上就没有,老师的待遇比学生好些,偶尔会分得炒熟的豆腐渣,这让我们羡慕不已。有一回,赵筠珍老师端着半小脸盆的豆腐渣来慰劳我们,我们高兴坏了,狼吞虎咽地抢食一空。

    为了补充粮食,这年冬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河里捞河花根。(我不知这个“河”字对不对?)这是一种蓬勃的水生植物,长着长长的毛茸茸的根。在那结着薄冰的河面上,我们搭好门板,一位男同学小心翼翼地沿着门板往河中心走去,伸手把远处的水生植物一一拉了过来,女同学们又把它们弄到岸上,我们各自拿着用断锯条磨成的刀,削掉黑乎乎的外皮,露出白白的茎块。这些茎块里含有淀粉,打碎后和米粉做成糕饼,是不错的食物。

    有时候,食堂的饭里面掺了些番薯秧,萝卜缨,如果再加点红萝卜和盐,简直就是美味佳肴了。

    最难吃的,是瑞安糖厂榨糖下来的糖蔗渣。人说“吃糠噎菜”难,我的感觉是糠还有点谷香,树皮和草根还有点植物的汁液,可是糖蔗渣除了糙乎乎的扎口,再也没有什么了!食堂把它们拉了来,打成细细的粉,做了包子鼓鼓的内馅。我们打了饭,掰开包子,把这糖蔗渣悄悄地倒掉,光吃皮儿。

    尽管如此,我们活得还是很开心。课余时间,我们去抢唯一的乒乓桌,打乒乓打得高兴时就大呼小叫,影响了老师的办公,老师过来了,并没有大声训斥,只是让我们安静点就完事了。

    晚自习有课间休息十分钟,班干部要大家去跳集体舞,谁都不许请假。我们班同学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已结婚生子,有的正怀着身孕。而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女孩是最淘气的。记得我故意跳到一位大肚子的同学面前,她不生气,也和我对跳,只是接着应该是她出来的时候,她就站在原地不动了。至今想来,她的大度让我惭愧,她的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值得我学习。

    大约是一个节日的前夕,文体股长陈少华带领我和陈少青排练一个小型剧本。陈少青有一副金嗓子,她的越剧唱得棒极了,动作也训练有素。我的嗓子不好,又爱使小性子,动不动闹情绪,说不演了不演了,有时还自以为受了委屈,哭得没完没了。陈少华真是好,她也不过比我们大两岁,该劝说的时候劝说,该委曲求全时委曲求全,任劳任怨,处处像个大姐的样子,终于把那个剧本拿了下来。

    由于生活条件太差,也可能吃了不洁的东西,我得了痢疾。在校医务室治了些日子,总也不见好,拖了二十多天,我已经虚弱得整天眼冒金星,耳朵嗡嗡作响,浑身都像散了架一样。后来有人介绍说,瑞安三圣门的治痢草药灵得很。也算是病急乱投医,我决定去试试。陈少华陪着我,向郊区那个叫三圣门的地方走去。我实在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把陈少华当作一辆车子,我就挂在她身上,走几步,歇一会儿,走了半天,才来到目的地。买了三帖草药回来,借了张典敖老师的一个小风炉,在走廊里煎了起来,一天一帖,刚吃完这三帖草药,痢疾症状就基本消失了,这三圣门的草药真是神奇啊,不知现在还在经营否?

    我们在瑞安工校并没有熬到毕业,国家困难,学校也在风雨中飘摇,按照当时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工校将被停办。听说何开镕书记为了把我们机631班“送出去”做了很多工作,但最终未能遂愿。我们终于告别了工校,各奔东西了。

    比起我原来就读的乐清中学来,瑞安工校各方面的条件是太简陋了。而且我们白忙活了两年,也没有弄到一口饭碗。但瑞安工校给我的记忆还是温馨的,祥和的。因为这里没有政治迫害,没有出身歧视,老师们如兄长,同学们团结友爱,这种日子是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幸福的。如果说当时的中国政治环境是一片荒漠,那么瑞安工校就是荒漠中的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