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洞庭渔人文集 > 暗夜里的紫云英

暗夜里的紫云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紫云英,亦称“翘摇”、“红花草”、“草子”豆科。一二年生草本。圆锥根粗壮。茎直立或匍匐,分枝多,有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倒卵形右椭圆形,顶部稍有缺刻,表面有光泽,背面具蔬毛。总状花序近伞形,出于叶腋;花冠紫色或黄白色。荚果;种子肾形,黄绿色。喜温暖温润气候,为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水稻区的主要绿肥作物及蜜源作物。青刈可作青饲料和干草。

    ——摘自辞海

    一

    江南大地进入三月的时候,遍地都是紫云英。放眼望去,是无边无垠的绿。绿在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稻田里蓬勃生长,绿在温暖的风里摇曳多姿。牧童牵着黑色的水牛在田埂上东张西望,寻找水沟里的蝌蚪。蝌蚪成群,在牧童的手心里四处乱撞,找不到回家的路。缰绳从牧童的手里滑落,水牛有心无心地独自前行,朝着紫云英的方向。牧童扔了手中的蝌蚪,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水牛的头埋在茂盛的紫云英里,推土机一样,推平了一大片。紫云英被齐根斩断,受伤的身体流着水牛的唾液。牧童捡起缰绳,水牛抬头一笑。牧童手中不知时竟多了一根绽着芽苞的树枝,树枝落在水牛黑黑的背上,发出一声声闷响。牧童打完了水牛,就往家里走,走之前,没忘了在紫云英里打个滚,滚得满身都是绿。

    李冬梅家里的水牛死了。

    水牛死了,李冬梅的儿子细牛跪在堂屋里,低头流泪。

    李冬梅家里的水牛死在细牛的手里。太多的紫云英聚集在水牛的身体里,一根一根杵在肚子里,来不及变成牛粪。水牛得了“青草胀”肚子胀得像座雕堡。雕堡爆炸的时候,大水牛山一样的身体訇然倒地。

    李冬梅的家就在我家的隔壁,我目睹了大水牛的死亡,也目睹了我的好伙伴细牛在李冬梅的哭骂声里鼻涕横流。那时候还小,理解不了一头水牛对一个家的重要。现在想起来,李冬梅家的水牛之死,实在是雪上加霜了。

    细牛的爹是一个月前去世的。死于血吸虫晚期。那时候,细牛的爹大着个肚子,像怀了个小孩似的。我们都笑细牛,说他爹要给他生个小弟弟。大着肚子的细牛的爹还一天都不肯歇,早上星子还没落就挑着箢箕去了田里。正月十五还没过,年就算没过完,别人家都在太阳底下支个桌子,摔扑克,三打一。细牛的爹把冬天里拾来的牛粪一担一担地挑到稻田里,沤上肥。怪不得细牛家田里的泥总是比别人家的黑,比别人家的臭,细牛家里的稻子每年都比别人家的长得好,别人一亩地收七百斤,他家的,一亩地至少八百斤。

    细牛的爹倒在田埂上。

    抬回家的时候,细牛爹说没事,躺在床上却不能动。就往医院里送,心脏在路上就停止了跳动。医生说,脾脏破了,大出血。

    细牛的爹死了,细牛家的水牛也死了。细牛家里只有他和李冬梅了。

    二

    紫云英的花一夜间就开遍了。紫红的小花在无边的绿里星星点点,空气里一阵一阵地香气扑鼻,熏得人全身麻软。如果黑夜里出来,听蛙鸣声声,流水潺潺,人是要醉的,恨不得枕着紫云英,一觉到天明。

    家家都要做秧田了。稻种一粒粒地挤在在温暖的草堆里,个个顶出了白色的芽苞。它们等得有些不耐烦,草堆虽然暖和,毕竟只是草堆,就像孩子不能总是呆在母亲的子宫里。它们盼望阳光,盼望泥土,它们要下到秧田里,长成秧苗,长成禾苗,然后娶妻,生子,给农人带去满满一仓黄澄澄的粮食。

    我和细牛常常晚上出来,他打着手电筒,我拿个竹片夹子,提个竹篓子。我们捉鳝鱼。那时候,鳝鱼笨得要死,手电照在它身上,一动不动,夹子下去,它也不动,它不动,我就把它放到竹篓子里,一晚上能夹好几斤呢。听说现在不行了,鳝鱼没那么多了,也变得聪明,一晚上弄不到几条。

    我一边夹鳝鱼,一边问细牛,你家里大水牛死了,你们家的秧田怎么办呢。

    细牛说,好几个人都和我娘说过了,我们家的田他们包了。刘瞎子说他明天就牵牛过来。

    那要给钱吧。我说。

    不要钱的,他们都说是帮忙。细牛边说边笑,早忘了李冬梅骂他那档子事了。

    刘瞎子并不是真瞎。只是右眼往上翻,白的总比黑的多,看人像是没看,其实他眼睛比谁都好使。好使也不管用,四十了还没有娶上老婆。听说见过几个,一看他那样子,就再没有第二回了。

    第二天,刘瞎子真的牵牛背犁到了李冬梅家的田里。李冬梅跟在后面,挑了一担化肥。

    一个村的人都在自己的田里忙活着,男人赶牛耕地,女人施洒化肥。见到刘瞎子,都站直了腰,眼也直了,看李冬梅家的田里那一片绿绿红红的紫云英。细牛的爹弄出来的紫云英也比别人家的好,长得高,也长得密。

    三

    李冬梅和刘瞎子好上了。大家都这么说。

    都说就是刘瞎子给李冬梅做秧田那天的事。我有些不信,那天晚上,我和细牛也去捉鳝鱼了,我们就在细牛家秧田边上转。细牛说,我们家刚做了秧田,田里的鳝鱼都跑到水沟里了。我觉得有道理,就一直在那里捉,捉了大半篓子。如果刘瞎子和李冬梅在那里好上,我和细牛会不知道吗?

    可是,看见的人说得不能让人不信。说他也是捉鳝鱼,走到李冬梅家的秧田边上时,看见紫云英在起起伏伏地动,仿佛洞庭湖里起了浪,一波一波,连续不断。

    我以为起风了,可是没有,我手里举着火把呢,火都不动,还会有风吗?我怕了,是鬼来了吗?冷汗湿透了我的衬衣,火把差点掉到沟里,我的腿突然发软,好象要往下跪。我想跑,刚要转身,就看见了。呵呵,一坨白色的东西在李冬梅家的紫云英里滚来滚去。我走近一点,把火把也伸过去,那坨东西不滚了,紫云英也不起波浪了。虽然不动,我却听见了刘瞎子出粗气的声音。我和刘瞎子一起做过事,他出粗气我还听不出来?你问我怎么知道刘瞎子是和李冬梅好?那还用问吗,李冬梅不和他好,他会牵牛背犁给她做秧田?他爹跳起脚在家里骂呢,说他自己家的不做去给别人做,是吃饭不晓得软硬,屙屎不晓得香臭。

    那天晚上,我又去找细牛捉鳝鱼。细牛躲在屋里不出来,喊死了他都不开门。我把手电砸在门上,又用脚踢,他就出来了。眼红红的,脸上一道一道,不知道是眼泪还是鼻涕。我把手电筒往他手里塞,拉他往门外走。他不走,一只手死死地抠着门框。我说,你搞么子鬼,讲好了去捉鳝鱼的。细牛不说话,眼泪又出来了。这时,李冬梅进来了。李冬梅看看我,又看看细牛,没有说话,把手里的锄头放在墙角,转身到灶房里去了。我看着李冬梅的背影,她提了一桶猪食,喂猪去了。我扯了一下细牛,细牛抠着门框的手就松了,跟在我后面。我们又去捉鳝鱼了。

    四

    秧田做好了。一畦一畦,切得规规整整。李冬梅家和往年一样,比别人家的都要多一畦。细牛爹在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别人家一般都只做五畦,他做六畦。细牛家的田比别人家的多,细牛爹把村里周满疯子家的田也包了下来,每亩田给周满疯子家里交四百斤稻子。细牛爹死了,村长和李冬梅商量,周满疯子家的田让给别人吧,李冬梅不同意。李冬梅对村长说,三个人能做,我们两个人也能做。村长一点办法都没有。

    秧田做好了,就要下种了。下种前的秧田上边要铺上一层剁碎了的紫云英。村里男男女女都带个小木凳,坐到了紫云英跟前。男人持弯刀,把紫云英割了,一堆堆地放在女人的身边。女人持菜刀,把紫云英放到砧板上,一刀一刀剁得粉碎。剁得越碎越好,功夫好的女人,剁出来的紫云英一片整叶都没有。刀法不行的女人,种子下到田里,几天就看出来了,秧苗还没长出来,紫云英倒是活了,一根一根支在田里,长得好的还顶个花在头上。

    村里公认,李冬梅剁紫云英的功夫没人比得上。

    细牛爹死了,细牛就持了弯刀。细牛撅着屁股,脑袋伸到紫云英里,吭哧吭哧地割着,大人们都笑,我也笑。李冬梅不笑,低着头,铿铿锵锵,把砧板剁得山响。

    村长从田埂上走到李冬梅家的田里,走到李冬梅的身边。李冬梅把菜刀扔了,站起来,和村长说话。说了一会,就跟着村长往家里走。细牛手里的弯刀停在紫云英的身体上,盯着李冬梅和村长的背影。

    我们收工回家的时候,李冬梅家里坐满了人,屋外也站满了人。

    细牛的二叔手里拿根扁担,在空气中挥来挥去。细牛的二叔嘴角泛着白沫,骂着很难听的话,大意是说你们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小心眼睛流脓,嘴上生疮。他越骂,人越多,还有人要抢他的扁担。

    是细牛的二叔把村长叫过来的。刘瞎子到处放风,说李冬梅答应了他,要和他结婚。细牛的二叔去问李冬梅,李冬梅不吭声。李冬梅不吭声,他就把村长喊过来,要村长给个公道。村长就把李冬梅和刘瞎子都叫到李冬梅的家里,行使他的职责。我从大人们的腿缝里钻进去,看见李冬梅和刘瞎子坐在村长身边,李冬梅坐在右边,刘瞎子坐在左边。李冬梅的右边坐着细牛的大叔,刘瞎子的左边坐着刘瞎子的爹。

    五

    骗子,骗子,不要脸的骗子。

    刘瞎子的爹满村疯转的时候,秧苗已经从柔软温暖的紫云英铺成的被子里伸出了脑袋。露珠挂在青绿青绿的秧苗上,太阳出来的时候,晶莹透亮。蝌蚪们的尾巴不见了,黝黑滑溜的小腿踢着蹬着,或在水里游弋,或在地上跳跃。

    紫云英不再生长,不是不想,是农人不让,它们在地上的日子已经结束,即将转入地下,在泥土里完成最后的使命。这是它们的宿命,种子撒下去的时候,它们就明白,稻田里不可能总是生长紫云英,稻田是稻子的天下。只有稻子撤出的时候,它们才抽个空子疯长一阵。紫云英是稻田里的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农人们牵着水牛,扶着木犁,走向稻田。木犁前端闪着锋利白光的犁刀深深插进地里,插进紫云英根部以下。黑色的泥土沉寂了一个冬天后,转个身翻到紫云英的头顶。泥土压抑得太久了,转身的时候啪啪脆响,快意十足。水牛们抓紧最后的机会,时时偏过头去,叼一口紫云英,农人看见了,就用鞭子狠狠地抽在它的屁股上。

    刘瞎子把牛牵到李冬梅家的田里,木犁还没套到水牛的颈上,刘瞎子的爹就来了。刘瞎子的爹扯过儿子手里的缰绳,牵牛就走。刘瞎子去抢,被他爹胳膊一拐,身子滚到田里,扑到厚厚的紫云英上面。

    她是骗子,不要脸的骗子,你真是瞎了眼了。

    她说要和你结婚,是骗你给她做事,你把事都给她做了,她又不说要结婚了,你的眼睛长到天上去了啊。你以为她真看上你了,她和王四癞子也说要结婚呢,王四癞子给她修柴油机不收钱,王四癞子半夜给她刮痧。你是猪脑子啊。

    刘瞎子从地上爬起来,坐在李冬梅的紫云英里。刘瞎子呆呆地望着他爹牵着牛越走越远。

    一阵风吹来,满地的紫云英又起了波浪。刘瞎子觉得冷了,他是赤着脚下到田里的。他把两条腿缩到屁股底下,两只胳膊抱在胸前,继续坐着,坐得暖和一些,也舒服一些了。

    六

    插秧了。

    秧苗长成了禾苗,禾苗就不能再在秧田里呆下去。秧田太小,挤挤挨挨。稻田都已做好了,禾苗们等着农人给它们搬家。紫云英没有了,江南大地不再是无边无垠的绿,浅浅的水铺在稻田里,闪动着粼粼的波纹。青蛙鼓着肚皮放肆地叫,燕子舞着剪刀一样的翅膀,把春风裁了,把阳光裁了。

    李冬梅家的秧苗长势最旺,茎杆粗壮,叶片宽阔,和往年细牛爹莳弄的一点不差。可是,李冬梅家里的紫云英还长在稻田里。花开过,就败了,一片紫云英抱在一块,独自衰老。根茎渐渐萎缩,叶子无声地坠落。那个春天,我第一次看见紫云英从婴儿,到幼年,到壮年,再到老年,自然生长,自然老去。老年的紫云英被日光晒干了,被风儿抽干了,面容憔悴,形体塌软。

    我去找细牛,细牛家里的大门上挂了一把大铁锁。

    刘瞎子的爹去找李冬梅,李冬梅家里的大门上挂了一把大铁锁。

    刘瞎子的爹在大门上狠狠地踹了两脚,摞下一句话,看你躲到什么时候去,不把工钱算清楚,我天天都来。

    后来,村长找人收拾李冬梅家的田,虽然晚了一些,收成减一些,还是差不到哪里去。细牛爹把地弄得那么肥,李冬梅种的秧也不赖。

    村长说,李冬梅不会回来了。她到岳阳城里享福去了。

    大家都张着嘴,长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李冬梅剁完紫云英,下完稻种,就带着细牛坐一夜的船,去了岳阳。岳阳城里做工的乡亲回来说,李冬梅找了一个医院里做清洁工的男人,听说比她大十五岁。男人有房子,有工资,还说细牛长大了,就把工作让给他。

    二十年过去了,我好想细牛,不知他是不是在做清洁工,不知他会不会想我,想我们一起在暗夜里,闻着紫云英的香味,捉起一条一条的鳝鱼?

    我不会想李冬梅的,不知道村里会不会有人在紫云英开花的时候,念叨起那个剁紫云英时刀法高超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