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段永贤文集 > 师德校风育英才

师德校风育英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仰首巍巍太行,凭借群山鼎力拱起;细检济济人才,厥有学府积年教化。晋城一中---这座早在解放前庆祝抗战胜利的歌声中就浴火诞生,被教育界誉为“太行山上一面红旗”的神圣教育殿堂,至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功臣赛繁星。六十多年来,几度春风桃李花开日,几番秋色果蔬丰稔时。君不见,将军、教授、科学家,首长、学者、飞行员,状元、冠军、博士生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中学,能培养出众多出类拔萃赫赫有名的国家栋梁之才,在各行各业岗位上都有不平凡的突出贡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可谓英才辈出,无不争辉焕彩,堪称华夏名校,曾经卧虎藏龙。或有追根溯源者询而访之,岂无缘由方略哉?何不屈指例举乎?

    王文理,1948年至1951年就读于初中5班。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参谋长、副司令员。1991年由少将晋升为中将。

    王继堂,1961年至1964年就读于高中29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2002年后出任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2004年7月由少将晋升为中将。

    范守善,1959年至1965年就读于初中53班、高中32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学习。现为清华大学固体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国家“十大基础研究成果”奖及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等。

    范堆相,1960年至1963年就读于高中23班,毕业后考入山西大学学习。2002年任山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时晓岗,1961年至1964年就读于高中29班,毕业后被选拔为空军飞行员。1967年3月,他在一次编队飞行执行任务时光荣殉职,被追任为革命烈士。

    伍永安,1980年至1986年就读于初中121班、高中123班。高中二年级时即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与物理竞赛中荣获山西赛区一等奖,并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大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深造,1997年进入美国镭射特朗公司,成功开发并生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发明专利上百项,成为在这个领域内国际上的领军人。

    李富屯,1953年至1959年就读于初中和高中8班,毕业后被国家选拔为射击运动员。1959年光荣参加亚非新兴力量运动会,平了小口径步枪射击世界记录。

    贺贵元,1961年至1967年就读于初中班、高中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后进入市政府工作。现任晋城市政协副主席、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市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功勋企业家”等称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白永胜,1981年至1984年就读于高中113班,毕业后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1983年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山西赛区第一名,1984年获山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王鑫莉,1980年至1986年就读于初中班、高中126班,1986年获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并与靳软俊同学高考数学获得满分,双双并列山西省第一名。

    孔建涛,1981年至1987年就读于初中班、高中140班。1987年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山西省赛区第一名,同年参加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集训队。

    1993年184班张建斌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全省第一名,获任子恭奖。

    2003年234班冯丰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山西赛区第一名。

    马康,2009年402班应届毕业生,高考中以681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理科前茅,被清华大学录取。

    由于学校强化教育,精细管理,教学相长,全面发展,,组织有方,严格训练,其“中学生篮球队”曾获得过山西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不仅如此:

    2005年6月,应教育部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邀请,学校艺术团赴港澳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八周年纪念活动演出两场,受到香港特区特首曾荫权接见获得好评。

    2006年,在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大奖赛中,晋城一中荣获第一名,并代表山西省到香港参加国际机器人大赛。

    2006年,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现场会在晋城一中召开。

    2007年,山西省“推广课程改革导学教学法现场会”在晋城一中召开。

    如此学子如此人,都是一中培养成;山头大树枝叶茂,山下草木绿森森。前有明星大腕儿,后有万马奔腾---诗人、记者、企业家,大夫、经理、公务员,司机、教师、解放军,作家、老板、主持人,工人、农民、个体户,警察、歌手、会计师七十二行,各领风骚,士农工商,不胜枚举。六十年来,学校总共招收了810个班级,毕业初、高中生四万八千多名。可谓东西南北中,桃李满园,工农兵学商,万紫千红。感而回望校园,似闻琅琅书声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培养骨干力量,晋豫中学(晋城一中前身)在晋城这块党领导的老革命根据地应运而生。师生们从一头小毛驴起家,以延安抗大为榜样,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同心协力,无怨无悔,办起了融革命教育与民族文化于一体的中等学校。四十年代末,太行曙光红。前方战犹酣,学校作后盾。文化砥砺民主志,革命陶冶爱国魂。一个个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来到晋豫中学武装头脑,毕业后又一个个奔向火线,插入敌后,下到乡村,扛刀枪,闹土改,撰檄文。由于这些学子们的出色表现,连党中央都闻其大名。1947年,李先念首长就曾到校视察,并将毛岸英同志的未婚妻刘思齐(亦名刘松林)等人送到学校学校锻炼,足见晋豫中学在当时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五、六十年代,经济建设方兴未艾,政治形势风雷激荡。学校密切联系国家大局,在党和毛主席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生们课堂上长知识、明道理,草场上壮筋骨、强心志,舞台上凝合力、抒豪情,板报上言见解、辩是非,农田里洒汗水、识苦辛,个个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日日为明天打基础、学本领。那时候虽然物资匮乏,条件困难,但师生们无不乐观向上,人人一腔火热。教师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勤勤恳恳地学;教师教好每节课,学生学好每门课。教师在假期必须为下学期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开学后要提前两周备好课,无备课教案课时计划或不经教研组集体研究不准上课。大家秉承过去“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推陈出新,忙着“充电”比着考试,不管礼拜不礼拜,不分领导不领导。从校长到教导主任,大小领导全部都代课,有的还兼任班主任。学生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攻坚克难,互帮互助,卧薪尝胆,刻苦钻研,不管数理化文史地,不分高中班初中班,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的全校大竞赛。一时间“站队划手皮,蹲下划地皮,睡下划肚皮”以及“走路记单词,礼拜找老师”成为佳话美谈,传闻社会乡野。当时的晋城一中是晋东南南五县(晋、高、阳、陵、沁)的最高学府,是青年学生们向往心仪的地方,能荣幸戴上“山西晋城一中”的校徽,既有优越感,更有压力感。那时,就有学生雄心勃勃地提出“踢开北大门,结队进清华”的响亮口号,而且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几乎年年都有考入北大、清华、南开、哈工大者。特别是在1965年,高中30班报名高考53人,除一人因血压高不合格外,其余52人全部升入了高等学府。高考升学率连续几年在山西省或名列前茅,或崭露头角,或直上高峰;前呼后拥,人才辈出,被誉为“太行山上一面红旗”1958年、1959年,校长郭焕章、校总支书记康毓珍先后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系统群英会”和“全国文教群英会”并荣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发的“教育先进单位”奖状;1971年,校总支书记秦凤俊也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体育工作会议”

    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晋城一中走出文革的阴霾泥淖,又迎来了教育事业久违的春天。改革开放带来了百花争艳,工作重心转移使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晋城一中的校景、校貌与校风。教育改革稳步推进,高考成绩别开生面。学校的优良传统逐步恢复,崭新的思想观念悄然兴起。随着教学大楼及学生公寓的落成“教育改革闯新路,为国为民育英才”以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学生们以前所未有、后来居上的精神面貌求知苦学,如饥似渴,焚膏继晷,锲而不舍;位卑未敢忘忧国,积土以就万丈高;教师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切磋,深钻细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甘为人梯扶后辈,不辞红烛照新生。学生们“学而不厌”教师们“诲人不倦”蔚然成风。特别是校领导们兴贤育才,敬教劝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能动性与迫切性,给学校及教师队伍以极大的凝聚力与同心力,一中上下众志成城“甘作砥柱举山岳,乐育桃李望丰收”涌现出一批批“奥赛”及高考尖子状元。83年、84年、86年87年先后有白永胜、伍永安、王鑫莉、孔建涛、靳软俊等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物理竞赛以及高考升学中获得山西省第一名的卓越成绩。于是在晋城地区方圆百余里的县区乡镇,就出现了千方百计进一中,一中学生真光荣的“一中现象”晋城一中的教学继六十年代一度辉煌后,又一次攀过了“十八盘”跃上了“玉皇顶”迈上了一个更新的高峰。

    从九十年代起,晋城一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开启了“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跨越式新里程。随着老教师和老领导的陆续退休,中青年师资队伍开始走向前台担纲主角。承先启后征帆劲,为有源头活水来。新班子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新教师出身科班,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师德校风发扬光大后浪推前浪,喜讯捷报接二连三春华结秋实。文以载道、道随师存,厚德载物、物华天宝。硬件上---科技楼、大礼堂、图书馆、运动场、文化广场等相继竣工;软件上---教学能手、特级教师、优秀园丁、学科带头人、杰出青年人才等纷至沓来。你未歌罢我登场,去年状元今又闻。进入新世纪,大赛事小赛事师生联袂屡获奖掖,走出去请进来内外互动教学相长。太行山上红旗飘,春风岁岁艳桃李。

    2005年后,学校教育乘风破浪,敢为弄潮儿;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确立了“勤奋、严谨、崇实、创新”的校训与“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学生是学校主人的理念。围绕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养成教育,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2005年1月,晋城一中以其多方面示范方向及综合性办学实力,经上级严格审核评估,被授予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的资格称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从此,晋城一中肩负重任,身披霞光,一路走来,阔步健行;已经成为优秀人才的“摇篮”为全国重点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英才荟萃的园地。

    “学校乃王政之本,教育为国家之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此乃学校高层的真知灼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这是课任教师的不二选择;“学好本领,服务人民”、“民族复兴,匹夫有责”已成青年学生的伟大理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励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铭心。如今,实现了从省重点中学到省级首批示范高中跨越的晋城一中,在新任校长一班人的带领下,正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像一艘长风破浪的舰队,师德校风育英才,又向彼岸大进军。

    力学如力耕,会有丰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