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段永贤文集 > 春天从这里出发

春天从这里出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整五十年前,上世纪1961年9月初,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的表姐张天苗,由东沟中学一起考入当时晋城县最高学府的“山西晋城一中”报到,这在我们长河上游十里八村,可是个头号大新闻,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个个刮目相看,羡慕的眼光,嫉妒的神态,俨然中举入仕一般,要知道,考上晋城一中,不啻半个大学生,亚赛鲤鱼跳龙门。父亲和表姐的父亲我叫舅舅的,俩人高高兴兴步行七十余里山路送我们上学。虽然头顶烈日翻山越岭奔波大半天,滴水未进,汗湿衣襟,可当我们一迈进那别具一格的欧式大门,经过两株海棠如盖、绿荫婆娑的小院,眼前便是豁然敞亮的一条南北大道。两旁教室一字排开,东高西低,鳞次栉比。东边的高台上是几十座整齐的学生宿舍,西边一览无余的不远处则是巍峨的大礼堂和宽阔的饭厅、图书馆。戴着“山西晋城一中”白底红字校徽的学子们,来来往往,谈笑风生,脸上写满了充实与自信,像我等一干未戴徽章的新生则是左顾右盼,兴奋不已;戴着红底白字校徽的则是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教师,他们步履匆匆,成竹在胸,显得高深莫测。送行的家长只喝了一碗白开水后便随即离校回家,公社的田野庄禾正等着他们播种耕耘呢。接下来便是新生们独自办理着学籍、饭票、班次、宿舍等各种手续,直至领到课本,开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大开眼界,终生难忘的三年高中生活。

    记得我们的校长郭焕章、副校长王世盛、教导主任郝勤章,团委书记秦凤俊、虽为二十多个班级一千余师生的堂堂校领导,但却大都代着一门课任着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郝勤章老师就代着我们高中27班的政治课还兼着班主任。德高望重的校领导们不仅深入教学一线,常年代课、听课并积极参加教改,致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而且以身作则,公而忘私,高风亮节,堪为楷模。教导干事张金余,精干敬业,恪尽职守,一个人居然将偌大个全日制中学的校规校纪管理得井井有条,别说学生有不按时作息、违法乱纪的现象,就是老师中有了特殊超常规之是非,也不会视而不见、任其发展的。比如一日三餐,各班都要在各自的教室前整好队,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打靶归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铿锵有力的歌曲,到食堂排队打饭。一队队无不步伐整齐,精神抖擞,校园里歌声此起彼伏,酷似军营,不啻六十年代太行山上的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得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先后有李明远、张秉坤、郝勤章,一个比一个有责任心,一个比一个有亲和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见我看不清黑板发愁,李明远老师送给过我一副近视眼镜;见我夏天光着膀子不雅,张秉坤老师送给我一件半新的背心;见我对文学酷爱有加,郝勤章老师鼓励我立雄心树壮志,报考北大中文系。更多的关爱还有数理化文史哲方面的诸位代课老师,有陈秀彦、胡敬虞、胡荣绵、黄克伦、刘树魁、杜学安、闫裕光、赵清达、张爱莲、李大兴、李宏明、雷朝鉦、温润芳、刘振汉、乔占魁、王耀增、王喜庆、肖博文、唐鸿毅、原志明、牛锁蛟、孟瑶台等。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可谓竭忠尽智,不遗余力,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那种废寝忘食的备课,鞭辟入里的讲授,争先恐后的辅导,让人佩服,让人感动,让人崇敬;催人奋进,催人惜时,催人自强。郝勤章老师的辩证唯物主义,条分缕析,缜密严谨;陈秀彦老师的备课本,蝇头小楷,一丝不苟;胡荣绵老师的物理实验,深入浅出,柳暗花明;胡敬虞老师的数学课,承前启后,步步为营;黄克伦老师的化学课,倒背如流,举重若轻;赵清达老师的俄语课,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张爱莲老师的作风,求真务实,全力以赴;李大兴老师的方言口语,形象通俗,一针见血;刘树魁老师的作文批语,文采斐然,启迪心智;温润芳老师的淑女风度,落落大方,循循善诱;张秉坤老师的师长风范,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唐鸿毅老师的作文辅导,古今中外,汪洋恣肆;刘振汉老师的俄语教学,举一反三,熟能生巧;雷朝鉦老师的讲授,温文尔雅,风流倜傥;原志明老师的体育示范,闪转腾挪,得心应手;杜学安老师的代数课,孜孜不倦,滔滔不绝;闫裕光老师的化学课,从容不迫,苦心孤诣;李宏明老师的语文教学,悉心投入,全神贯注。还有---还有乔占魁老师的温柔敦厚,兢兢业业;王耀增老师的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王喜庆老师的不厌其烦,专心致志;肖博文老师的驾轻就熟,提要钩玄;牛锁蛟老师的因势利导,旁征博引,李绪守老师的德识才学,不温不火;孟瑶台老师的大智若愚,金声玉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众志成城,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记得我们高27班的文体活动,在全校二十多个班级中名列前茅,出类拔萃。晚会上精彩纷呈,参赛时高潮迭起,一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慷慨激昂,响遏行云,一曲“十送红军”缠绵悱恻,九曲回肠,夺得全校大合唱比赛第一名。学生运动会上,王儒杰旋转的铁饼,申奠静飞快的短跑,四百米接力赛冠军最终荣膺班级之榜首。还有张树文动听的笛子伴奏女声独唱“绣荷包”让全校师生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祈梦州与初中生田九玲欢快的舞蹈“逛新城”像和煦的春风吹进青年男女的心扉。

    记得我们的早操,无论冬寒夏暑,春风秋霜,天天都是在一、二、三、四的喊声中叫醒晨曦曙色,开始德智体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每一天。

    记得我们的劳动,肩挑膀抬,锄耙耕耘,白马寺山上的一块块梯田立,粪水滋润玉米大,汗水浇灌土豆圆。

    记得郭焕章校长的同学、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报告,如行云流水,侃侃而谈,似推心置腹,谆谆告诫。灰制服里奔涌着老党员对后生学子们的一腔真情,鸭舌帽下流淌着老革命对文学青年的殷切期望。

    记得作文专栏里张贴过的篇篇范文,被多少饥渴的眼睛浏览,为多少磨秃的钢笔传抄。

    记得大操场上的生龙活虎,记得大礼堂里的欢声如雷,记得阅览室里的如饥似渴,记得黑板报上的激扬文字。

    记得我们虽贫穷但却美好的理想,记得我们届青春而又朦胧的悸动,记得我们腹无饱而气不馁,记得我们衣有洞而心尤热。

    在1964年前后几年毕业的莘莘学子中,带着老师的教导与嘱托,带着春天的蓬勃朝气,带着学校敢为人先的情怀,像蒲公英一样飞出太行晋城,飞向神州大地,飞花点翠,大展宏图。同学们积极响应校领导要我们成为又红又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号召,刻苦学习,自强不息,提出了“踢开北大门,结队进清华”的口号后,高考成绩连年递进,升学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每年都有几人、十几人考上北大、清华、哈工大、西安交大等名牌院校,山西晋城一中一时声名鹊起,初中生以考上晋城一中为三生有幸,家长以有在晋城一中上学的孩子而欣慰自豪,各乡中学以升入晋城一中学生的人数而显示其教学实力。

    “蒲公英”们没有辜负春风的托举与输送,没有忘记老师的希冀与祝愿,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中有将军、院士、省长、厅长,有主任、经理、书记、校长,有教授、医生、画家、诗人,有歌手、厨师、商人、司机几十年来,晋城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人才?他们又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就像春天来了,谁能说清大地上新生出了多少绿色?萌发出了多少花朵?

    春华结秋实,勤勉得丰收。

    春天从这里出发,这里是晋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