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段永贤文集 > 三年同窗谊一生不了情

三年同窗谊一生不了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巍峨的太行山记得,繁华的晋城县记得,古老的大东关记得,高大的海棠树记得记得整整五十年前的9月金秋季节,有55个满面春风、兴致勃勃的青春男女,怀揣着黑糙再生纸油印、盖着晋东南地区中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大印的山西晋城一中高中录取通知书,背着简陋单薄的铺盖卷儿,从晋城县和高平县的城关乡镇、山庄窝铺四面八方徒步走来,走进上世纪誉满三晋的大学生摇篮---山西晋城一中报到。经过交学费、领饭牌、发校徽、分班级、认宿舍后,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下子就变成了新同伴、新同桌、新同学,一个个迥异的乡音渐渐地结成了好朋友、好兄弟、好姐妹,一堂堂文史数理课无形中洞开了大视野、大尺度、大景深,一个崭新的声气相求、休戚与共的集体应运诞生了---这就是晋城一中高中第二十七班,影响我们一生滋润我们一生牵系我们一生的、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理想的大家庭。

    时过境迁,恍如隔世,让我们穿越过一万八千二百五十个日日夜夜回到当年,让我们抚平脸上的皱纹挺起弯曲的脊梁重现如金似玉的青春年华,让我们迈出矫健的步伐哼着耳熟能详的歌曲走进五十年前的山西晋城一中,去体味去领略去感受去触摸生机蓬勃热情似火的高中二十七班看!坐北朝南的一中大门儿,络绎不绝地新生队伍里,高平的刘坤、张瑞珍、李土根、王有生来了,巴公的于坤荣、王玉芝、来广禄、王修福、郝明顺、徐小锁、王素珍来了,东沟的张天苗、段永贤、李小铁来了,周村的和德富、杨德富、梁如如、李广琪来了,大阳的王德富、杨天幸、李德龙、张志良来了,城关的张树文、曹易生、郝炳玉、郭维炉、申奠静来了,南村的李金毛、彭振国来了,黎川的成三堂、陈茂盛来了,柳口的马登云、毋法有来了,祁二米、祁二旺来了,许桂兰、张凤琴、王世芬、常虎拽、郭坤元、张郑生、段呆善、祁梦周、李天德、张凤德、傅古手、王清平、王儒杰、程立相、马小岗、刘子谦来了,来了,来了德才兼备的五好学生,来了成绩优秀的多面人才,来了孜孜以求的农家子弟,来了见多识广的县城青年。是晋城一中的良好学习氛围,也是各乡初中的光荣特色传统,更是时代精神造就的力争上游的风貌,二十七班---几回磨合,几度交融,几经陶冶,一个凝聚着勇攀高峰、志在必得、同舟共济、不甘人后精神风貌的班集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很快就形成了。

    老师们,同学们,请打开记忆的镜头,调好回望的焦距,对准1961年9月至1964年8月的老晋城一中,一部没有编辑却有声有色、没有导演却有板有眼、没有插曲却有滋有味的、片名叫高中27班、演员共55人的电视连续剧,便会鲜活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这电视剧的第一集是我们敬爱的的师长。我们从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来到晋城一中这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为祖国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的摇篮,德高望重的师长们就都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领路人。一年一个班主任,薪火传承步步高。出生在本乡本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高中毕业便被学校点名留下担任教员,我们第一学年的班主任兼俄语课李明远老师,其温文尔雅、深入浅出的风格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来到远离安徽老家千里之遥的晋城,我们第二学年的班主任兼政治课郝勤章老师,其提要钩玄、举一反三的风范如堂堂学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从河南中牟县一望无际的平原腹地北上与天为党的太行山,我们第三学年的班主任兼三角课张秉坤老师,其循循善诱、彬彬有礼的风度如谦谦君子,岁月一节课,耕耘三尺田。对于我们55个人来说,他们既是我们的尊长典范,更是我们的的良师益友。三年中,课任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一个个人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堂堂课似知时好雨,沁人心脾。胡敬虞老师的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胡荣绵老师的行云流水,如数家珍;陈秀彦老师的传道授业,一丝不苟;刘树魁老师的大开大合,锦心绣口;黄克伦老师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杜学安老师的有理有据,亦庄亦谐;温润芳老师的润物有致,芳华宜人;赵清达老师的循循善诱,详略得当;张爱莲老师的刚柔相济,一腔赤诚;刘振汉老师的大家气派,京韵京腔;李宏明老师的因材施教,不蔓不枝;雷朝正老师的书生风采,白领谈吐;李大鑫老师的乡音俗语,侃侃而谈;阎裕光老师的通俗易懂,不事雕饰;牛锁蛟老师的三境界论,纵横捭阖;唐鸿毅老师的情动于中,眉飞色舞;王耀庭老师的奔放畅达,一览无遗;刘玉芳老师的忠于职守,驾轻就熟;胡恩威老师的不卑不亢,有头有尾;齐占恩老师的心无旁骛,如切如磋;任宗淮老师的铿锵有力,条分缕析;王熙庆老师的收放自如,言简意赅;肖博文老师的胸有成竹,循序渐进;袁志明老师的技高一筹,形于声色;史玉明老师的朴实无华,热情有余;还有图书管理员李长有,音乐教师董壬旺,医生冯守义,后勤员工鲍祥瑞、焦根发、姜二文、窦小忙、刘有志、薛世良、李双根;当然,更有日日夜夜勤勤恳恳为学校劳神、为学生操心的领导班子郭焕章、王世盛、郝勤章、秦凤俊、李文斌等,以及教导处干事张金余、秦秀峰。他们之中的领导者深思熟虑,高瞻远瞩,他们之中的后勤服务员工默默无闻,孜孜不怠,大家上下志同道合,师生和衷共济,使得山西晋城一中这面太行山上的红旗,迎风飘扬,辉光日新,育出桃李满天下,春华秋实竞风流;六十年代多幸事,二十七班拔头筹。

    我们班的文艺活动独树一帜,每每得奖。大合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走在大路上”、“十送红军”、“我们是石油战士”豪情澎湃抒胸臆,五十五人共一腔,四部轮唱如潮涌,震撼一中大礼堂;张树文笛子伴奏王雪琴的女声独唱“绣荷包”悠扬婉转,摇动心旌,堪称当年一绝;祁梦周与田九玲表演的双人舞“逛新城”声情并茂,满台生辉,至今犹在眼前;“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山连着山,海连着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昂扬的旋律意犹未尽,那动人的场面恍如昨日,二十七班,就是一段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小说。

    我们班的体育活动可谓出类拔萃,虎虎生风,王儒杰的铁饼独占鳌头,申奠静的短跑动若脱兔,王儒杰、申奠静、张凤琴、杨兆华的女子四百米接力赛快如流星,郭坤元、于坤荣、郭维炉、段永贤的男子四百米接力赛稳操胜券,篮球场上的郭坤元、郭维炉、成三堂、牛豫生闪转腾挪,生龙活虎,民兵训练突刺刺、防左刺、防右刺、防下刺威武雄壮,势不可挡。二十七班,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一支奋进的奏鸣曲!

    张树文的小提琴与二胡拉得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笛子吹得清脆嘹亮,引人入胜;祁梦周的歌声满含深情,舞步潇洒有致;刘子谦的口琴曲声情并茂,莺歌燕语,刘三姐唱得滚瓜烂熟,心驰神往;马登云的绘画惟妙惟肖,令人眼前一亮;王德富、杨天幸的书法颜筋柳骨,叫人羡慕不已;和德富的大巧若拙,不露声色;李天德的幽默风趣,童心未泯;曹易生的风度翩翩,不卑不亢;郭维炉的心中有数,不温不火;张天苗的有条不紊,持之以恒;杨兆华的淳朴天然,乐观开朗;王儒杰的朝气蓬勃,善解人意;许桂兰的循规蹈矩,温柔敦厚;于坤荣的快言快语,聪明好学;王玉芝的和蔼可亲,秀外慧中;彭振国的厚道诚实,胸怀宽阔;王德富的兢兢业业,自强不息;杨天幸的表里如一,豪爽大气;王清平的精明强干,文质彬彬;常虎拽的足智多谋,高瞻远瞩;郭坤元的发愤图强,坚忍不拔;张凤德的有始有终,恰如其分;来广禄的稳扎稳打,不偏不倚;傅古手的不愧不怍,好心好意;段呆善的有棱有角,快人快语;李金毛的能言善辩,情鈡博览;程红富的聪慧过人,精于思维;王修福的胸有成竹,乐于助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们班的学习风气堪称比学赶帮,学习成绩令人交口称赞,一类大学不乏其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二类大学结队成行:山西大学、太原工学院、太原机械学院、山西医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内蒙古工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太谷农学院毕业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当教员的、当会计的,有干队长的、干村长的,有做大夫的,做老板的,有成诗人的、成画家的,有任经理的、任书记的,有为公务员的、为企业家的,有荣升处长的、荣升厅长的不管是小人物还是大领导,无论是工作时还是退休后,都带着晋城一中鲜明的烙印,显出二十七班浓浓的的本色。大家受党和毛泽东思想的长期教育,心中铭刻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无论事关大小,尽皆竭诚负责,使劲浑身解数,不曾阳奉阴违,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良心。从六七十年代的三老四严到文革后的改革创新,从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到实现中国梦,同学们无一不是心领神会,实干躬行,相互支持,相互鞭策,遥相呼应,不约而同。那一张张、一摞摞的奖状、证书,那一声声、一波波的口碑、信誉,就是历史的见证,就是定格的政绩。有道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言中。问起哪个同学,说到张三李四,夸奖之声不绝于口,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太行山书写着日新月异,晋城县退出了历史舞台,大十字旧貌依稀可辨,海棠树早已杳无踪影,晋城一中的高中班今年已经排到了五百多班,偶尔进到鸟枪换炮的母校,举目环顾,瞠目结舌,旧日场景,荡然无存,可是我们仍然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来

    当年的山西晋城一中,比起现在其楼馆、餐厅、大操场,电脑、图书、校园网来,虽然是半饥半饱,土里土气,一穷二白,但却是克勤克俭,同心同德,不折不扣。校园里的马路是学生自己修,白马寺的庄稼是学生自己种,校背后的菜地是学生自己浇,校内外的卫生是学生自己干。几十里上百里外的故乡要一步一步来回往返,三毛钱五毛钱的花销要一分一分精打细算,勒紧裤带省钱,蒙住脑袋取暖,路经饭店绕行,磨破鞋底打掌。拿我来说,李明远老师给过我眼镜,张秉坤老师给过我背心,王修福、李广琪同学借给过我衣裤,温翠萍同学送给过我鞋子,学校给过我助学金,班里给过我表扬信。三九天冷---心暖和,身上衣单---情谊厚,口袋钱寡---信念足,老家路远---故乡亲。那时候,一分钱俩人轮流看本儿连环画,八分钱很少往家寄封信,一毛钱偶尔喝碗肉丸儿汤,七毛钱舍不得买斤烤红薯。我们的衣服上缝着补丁,我们的被子里絮着旧套,张志良因为脑神经衰弱不得不中途退学困难时期半年吃不起咸盐,祁二旺因为家境贫寒朔风凛冽时还在为棉衣棉裤东奔西走。一部连心锁长篇小说,六天内七个同学耳朵听课眼看书全看一遍无人发觉;一部王文娟、徐玉兰主演的红楼梦戏剧电影,几个同学暗里相约狠着心花四毛钱悄悄跑进电影院偷看得不亦乐乎。

    常虎拽晚自习戏教许桂兰他自编的近视眼保健操,引得大家忍俊不禁;陈茂盛对叫他起床上早操的同学说再睡根号二分钟被大家取外号为根号二,谈笑之间皆为善意;胡敬虞老师公布段永贤数学课上给朋友新婚写的祝贺信,全班同学瞠目而视。

    程红富、于坤荣、杨德富、刘坤等同学的高考疑难题解析笔记一页页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倾注心血与才华,令人刮目相看;李金毛、来广禄、段永贤等同学上自习不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被班主任郝勤章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退出时竟然三次都忘了鞠躬敬礼。李广琪把俄语铅笔念作kapahдaш,张志良把地理念作гeoгpaфnr,李金毛因为安了个金牙,所以外号叫3y6(牙齿)。王修福在宿舍的地火上煮红薯,只因蒸汽熏了手,一怒之下竟将铁提锅连同红薯摔得满地皆是。王有生的鸭绒被子值日生叠住就蓬开、叠住就蓬开,只好用枕头压住。李金毛与刘坤因为夏天茅桶气味儿问题:是关住门还是开开门?俩人各执一词,唇枪舌剑,此起彼伏,互不相让,几乎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的知识连草履虫都搬了出来,惊动班主任来批评调解,之后竟又持续了两个小时。段永贤与李广琪晚睡前比赛摔跤,李广琪一圪滚掉到了马桶边儿的炉灰上,引得大家好不开心。晚睡前杨天幸拿着半高腰水鞋给马登云理发,真是乐死人。每次午饭只要是轮到吃玉米面窝头,毋法有都要在大厨房的火上烤出半焦黄状的酥皮,然后才慢慢地、慢慢地下咽。还有,李金毛坐车摔断胳膊,李小铁睡觉摇晃脑袋,张志良抬米使气费力,陈茂盛写诗慷慨激昂嬉笑怒骂都是情,酸甜苦辣凝作歌。

    弹指一别五十载,三年掩卷成永恒。我们的教室是小平房,我们的宿舍是大通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树雄心立壮志;我们的操场是砂土层,我们的饭厅是露天式,但这毫不影响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我们班没有富二代,我们中不见有钱人,但这从未滋生我们自卑感眼气心;我们都住在学校里,我们班也有责任田,但这自然砥砺我们人同心汗同流;我们的伙食是瓜菜代,我们的期望是吃饱点,但这根本不成我们拦路虎绊脚石。相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记得,全校离子化学统考前两名同学王清平、程红富都在27班;全校12个班级的运动会、歌咏比赛27班双双获第一;高考三个班,27班录取人数及比例均名列第一,且清华、北大都有人。班干部郭坤元、常虎拽、张树文、张天苗,委员段呆善、张凤德、郝炳玉、来广禄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班风,激荡渗透到每一个人,弘扬波及到每一件事,使得各尽其才鼓风帆,课堂内外传佳话,形影相随几十秋,魂里梦里一如前。

    毕业前李大鑫老师说的“考大学是碰运气,分配工作是对机会”的话,看来是经验之谈,不无道理。没有上过大学的个个都事业有成,上过大学的同样都各有千秋。高考后全班到县文化宫礼堂集体看电影豫剧朝阳沟,剧中银环扮演者魏云唱的那段“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至今余音犹在,倍受鼓舞;人生在世归根结底一句话,自强不息,事在人为,境由心造,顺其自然罢了。

    世上公平唯白发,人间正道是沧桑。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焦虑损害健康,愉悦益寿延年。

    时光无情,重逢有日,思念不老,聚首在前。

    今日相会师生乐淘淘,拦住流年心潮逐浪高。

    远远的一看外貌老态,真不敢相认,握住手一唠家常旧事,又活回当年。我们从风华正茂到古稀老人,从未婚男女到祖孙三代,从朝夕相处到四面八方,从文史理化到七十二行。满头飞雪,乡音未改,重返母校,浮想联翩。健在的三生有幸,缺席的情采长留。时间之网,滤掉的是虚假、浮躁、世俗、功利,留下的是真情、友爱、淳朴、从容。同学之情犹圣洁,兴衰际遇不缩水。咀嚼缘分滋味厚,梳理朋友中学多。

    青山夕照辉映着旭日晚霞,湖水波纹回荡着流年欢歌。秋光唤醒春天的记忆,丰收响起耕耘的快乐。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却心有灵犀,大家平时相安无事,依旧牵肠挂肚。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似月光星光夜夜明,如丹河长河潺潺流。伴君一生一世,与之且歌且行。君不见,高27班像一个大磁场,向心力、凝聚力经久不衰;晋城一中如一台投影仪,黑白图像、彩色图像纷至沓来。27班的教室宿舍就是师生情的坐标原点,55个人的排列组合就是同学情的基因图谱。会当举杯频祝福,最美不过夕阳红。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让我们放下杂七杂八的负担,忘掉疙里疙瘩的烦恼,变成一个乐天开朗的老小孩儿,跳跳康姿百德佳木斯,转转好山好水好地方,听听老歌金曲时新调,玩玩手机电脑互联网。盛年不重来,逝者如斯夫,春去花还在,江流石不转,物是人未非,又见艳阳天。

    庄子大宗师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干在那里,虽然它没有水了,但靠互相之间舔着却还能活,但是庄子先生说,不如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的生活。明天,我们分别后,将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花落花又开,春去春又来,活着就是年轻,幸福在于心态。诚挚的希望我们二十七班还有毕业六十年、七十年的大聚会,那时候,大家老夫老妻、鹤发童颜、相互搀扶、携儿带女、有说有笑、谈古论今,不是一幅天然的神仙图吗?

    二十七班,二十七班,源远流长,流长源远。肝胆相照,梦魂相连。情同手足,义比金兰。七十岁犹如当日,五十载岁久弥坚。宛若一片杨柳依依的常青树林,胜似一群山鸣谷应的绿色峰峦。五十年来,我们的联系未曾间断,我们的友谊叶茂花繁。班级聚会终生难忘,小型聚会岁岁年年。大家故地重逢集中聚会过三次,第一次是1985年3月5日,正是一中校庆四十周年,在晋城市人大小礼堂,到会28人;第二次是1989年8月13日,高中毕业25周年,在晋城市泽州饭店二楼会议室,到会31人。第三次是1994年8月8日,高中毕业30周年,在晋城市税务局培训中心招待所,到会34人。每次聚会我们都邀请了老师,拍摄了影像,做成了纪念册,留下了通讯录。家住晋城地域的同学,还相约每年正月初五轮流做东小聚,不外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打听同学们的近况,互通同学们的信息。且谁家遇有红白之事,都要结队到家祝福慰问,俨然兄弟姐妹,胜过亲戚朋友。对于母校,对于班集体,27班的同学们可谓是个个一往情深,人人赤子之心。为此,应郝勤章校长之约,段永贤同学才写出了“师恩如山”、“永远的晋城一中”、“春天从这里出发”、“一生心血,三代情缘”等回忆文章,发表在郝校长等主办的杂志晚之春上“晋城一中赋”发表在太行日报上。文章虽是个人所写,表达的却是大家灵犀感应---共同的心声。

    1994年后的二十年,或因职务工作繁忙,或因责任负重爬坡,或因儿女终身大事,或因时空精力所限,我们没有玉成大的聚会。现在,大家全都解甲归田,儿女早已成家立业,可谓无官一身轻,举目为霞尚满天,展望来者犹可追,回首难忘是昨天。想见同学的激情与日俱增,想来聚会的心声一呼百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时不见,更待何时?所以就有了这次洞头大聚会。促成我们这次毕业五十年规模空前的大聚会、且从从容容周周道道成功举办的、主要是家在晋城地域内的诸位同学,他们是张树文、彭振国、张天苗、段永贤、王清平、王德富、郭维炉、、杨天幸、曹易生、李金毛、马登云等。尤其是彭振国同学,侠肝义胆,慷慨解囊,包揽了本次聚会软硬件的巨额费用,令人刮目相看,感激不尽。其余筹备组以老班长张树文为首的诸位同学,几个月来劳心费神,想方设法,为我们的聚会殚精竭虑,不遗余力,既无功利之想,亦无私欲之念,完全是出于神圣而朴素的同学缘分,在27班凝结升华成的美好情谊。他们精心地拟定了周密的接待方案,反复编排出中意的聚餐食谱,详尽安排具体的住宿细则,多方设想可行的活动日程,悉力谋划纪念册从设计、编排到文字、图片的一应事项,谨慎落实同学们从报到、食宿到乘车、离开的所有行程。努力做到安全、愉快、有始有终,尽兴、如愿、皆大欢喜。让我们大家为他们的高风亮节与辛勤付出热烈鼓掌,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用一首朗诵诗,权作这次发言最后的终结语吧!

    老有老的骄傲

    春天说,夏天老了;夏天说,秋天老了;秋天说,冬天才老了呢!冬天老了吗?不,冬天没有老!

    拥有美丽的春天的记忆,拥有热烈的夏天的阅历,拥有丰硕的秋天的收获,充实的冬天觉得,老有老的骄傲!

    没有了春天的幼稚,没有了夏天的浮躁,没有了秋天的忙乱,冬天啊,是如此安详、淡定、逍遥!

    没有了学业的压力,没有了事业的烦恼,没有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和角逐,人生啊,是如此从容、真实、美好!

    人生从退休开始啊,朋友们!每一天都是节日,每一天都是假日,每一天都是双休日,每一天都是旅游日!每一天都是艺术节,每一天都是美食节,每一天都是情人节,每一天都是重阳节!

    人生就像一本书,越老越有智慧;人生就像一支歌,越老越有情调;人生就像一幅画,越老越有内涵;人生就像一坛酒,越老越有味道!

    年轻的朋友啊,是不是有点羡慕我们,羡慕我们老了?不要急,不要躁,完成了各自的人生苦旅,你们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张老年俱乐部的门票!

    对衰老的回答

    孩子们不会想到老

    当然新鲜的生命连死亡也不会相信。

    青年人也没工夫去想老

    炽烈的火焰不可能理解灰烬。

    但是,总有一天衰老和死亡的磁场

    会收走人间的每一颗铁钉!

    我想到自己的衰老了

    因为年龄的吃水线己使我颤栗、吃惊;

    “甚至于在梦中都能感到

    生命的船正渐渐下沉。

    “但是别怕!”我安慰自己

    人生就是攀登

    走上去,不过是宁静的雪峰。

    死亡也许不是穿黑袍的骷髅

    它应该和诞生一样神圣。

    我也设想了自己的老境——

    深秋叶落的梧桐,风沙半掩的荒村;

    心的夕阳,沉在岁月的黄昏

    稀疏的白草在多皱的崖顶飘动;

    颤抖滞涩的手笔,深奥莫测的花镜。

    借一缕冬日罕见的阳光

    翻晒人生的全部历程;

    “累吗?”我想问自己

    回首往事,最高的幸福应该是心灵不能平静。

    我很平凡,不可能活得无愧无悔

    我很普通,也不敢奢望猎取功名。

    我宁肯作一匹消耗殆尽的骆驼

    倒毙于没有终点的途中;

    我甘愿是一匹竭力驰骋的奔马

    失蹄于不可攀援的险峰。

    让我生命的船在风暴降临的海面浮沉吧

    让我肺腑的歌在褒贬毁誉中永生。

    我愿接受命运之神的一切馈赠

    只拒绝一样:平庸。

    我不要世俗的幸福

    却甘愿在艰难曲折中寻觅真金。

    即使我衰老了,我也是骄傲的:

    瞧吧,这才是真正好汉的一生!

    白发如银,那是智慧结晶

    牙齿脱落,那是尝遍艰辛。

    我将依然豪迈,依然乐观

    只是思想变得大海般深沉。

    命运哪!你岂能改变得了我的本性?

    我会说:“我生活过了,思索过了

    用整整一生作了小小的耕耘。”

    我愿身躯成为枯萎的野草

    却不愿在脂肪的包围中无病呻吟。

    我愿头颅成为滚动的车轮

    而决不在私欲的阵地上固守花荫;

    我愿手臂成为前进的路标

    也决不在历史的长途上阻挡后人。

    这才是老人的美啊——

    美得庄严,美得凝重。

    岁月刻下的每一笔皱纹

    都是耐人寻味的人生辙印。

    这才是我的履历,我的碑文

    才是我意志的考场,才能的准星。

    而且,越是接近死亡

    就越是对人间爱得深沉;

    哪怕躯壳已如斑驳的古庙

    而灵魂犹似铜铸的巨钟!

    生活的每一次撞击

    都会发出浑厚悠远的声音!

    假如有一天,我被后人挤出这人间世界;

    那么高山是我的坟茔

    河流是我的笑声。

    在人类高尚者的丰碑上

    一定会找见我的姓名。

    愿各位老师健康长寿,愿每个学友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