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绣河山2 > 第三章

第三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爆中传出谣言将废太子。

    自刑部向圣上禀奏所调查的百来件冤狱案,及这些年来太子手下各部各处亲信暗中为太子所做之事后,太子便一直被软禁于东宫之中,就连在外头为太子四处奔走的禄相,也遭圣上下令单去宫职囚在天牢内待审。

    随着太子的亲信一

    一人头落地,朝中反太子的声浪也愈来愈大,百宫早就对太子救旱下力颇有怨言,更借着此时发作,欲将废太子的谣言进一步催为现实,要求圣上废去太子。

    灵恩一点也下意外。

    被迫卸下太子职务,无事一身轻,也再无人来访的灵恩,静坐在宫内御园的假山旁,低首看着脚边这一池养满珍鱼的水池。

    夏日已近,朝阳将他晒十一身细汗,一径凝视着池水里相互争食的鱼儿的他,在池畔的绿柳迎风拂上他的面颊之时,他仰首看了看,突然间,他觉得这小小的园子,就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他就像是挤在这池水中的鱼儿,若是不够强壮敏捷,注定就无饵可食,又瘦又弱之余,若是又刚好遇到池中之鱼遍饥无饵,那就只有成为其它鱼儿的腹中飧,而池中其它的鱼儿,恰恰正像他那些要他垮的皇弟们。

    凤翔处心积虑要他自干岁之位跌下来,玄玉断然回拒了他的求援,德龄畏事不肯出兵,尔岱要等父皇旨意在他们心中,他不是皇兄,他只是他们急欲打倒奸取而代之的太子殿下。

    而岸上的扶风弱柳,就像是只会随权势四处飘摆的朝臣,风儿往哪吹就往哪儿摇,哪儿得势就往哪边靠,无情亦无信。

    辛苦站在太子之位上数年,没想到风云变色得这快,一夕之间,他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狠狠摔了下来,在巨滔纷涌的这段短短的日子里,他经历了有生以来从不曾有过的难堪,不断汇聚的耻辱感,化为一腔忿火,日以继夜地在他胸口熊熊燃烧着,怎么也无法平熄。

    低首看着身上这身太子服,他有种遭到背叛的感觉。

    背叛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一手拉他登上太子之位,如今却又要将他扯下的父皇。

    杨国今日能有这片江山,不是因靠他底下那批皂弟们南证北讨,而是当年他与父皇父于联手扯下前朝幼帝,是他在朝中助父皇登上帝位。在建国之后,无论是指使皇弟们去铲除前朝旧臣,或是处理掉那些不从的亲王们,也都有他的份。自开国以来朝中能如此安宁无波,也全赖他游走朝中代父皇对百官下功夫,这太子之位,理所当然是他的,父皇凭什么夺走他的千岁之位?这世上,人人都可指责他的不是,唯独父皇不能。

    他不能。

    伴躺在掌心上的苍龙翡玉,在阳光下看来雕工紧美、通绿发亮,但若是凑上前细观,则可发现这块美玉其实并没有那么完美。

    绿色翡玉,微有瑕痕。玉石尚都有瑕了,人又怎有完人?

    他还记得,当初父皇将这块玉交给他时,是说最能为父皇分劳担忧的皇子,除了也受了块白虎美玉的玄玉外,就属责任最重的他了,他与玄玉是父皇心中的两根支柱,一为龙,一为虎。这些年来,他始终都将这块玉、这份责任带在身上,父皇当年把这块玉交至他手心里时所说的字句,更无一日遗忘。

    但忘了的人却是父皇。

    回想起当年素节的下场,再对照今日的自己,灵恩不禁觉得心寒。难道真如前人所说的,身在帝王之家,就真只能共辱不能共荣?最是无情者,也皆来自帝王家?

    据被他安排在宫外负责传讯的甘培露派人来报,盘古营虽遭圣上派人严加看管,但盘古营上下,以冠军大将军霍天行为首,自始至终都效忠于太子,从无二志。

    为营救太子出东宫,霍天行在暗地里派兵在京畿布防,日后将联合东宫六骑先下东宫再夺皇宫,如今,就待他一声令下。

    当初征兵壮大盘古营时,他没想过会将盘古营用在这事上头,那时他的想法就只是为日后对付其它各营而己,没想到现下盘古营却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符,而他更想不到的是,盘古营首先要对付的,竟会是父皇。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必须赶在被冻结兵权之前采取行动,他必须赶在父皇真从了朝臣所谏,废了太子之前守护住这个位置,他必须为自己找条生路。

    因此即便这将会是逼宫,这会是兵变,与其什么都不做而落得一无所有,后半辈子可能就得在囚牢或是软禁中渡过,他情愿放开一切就为自己赌一把,不为其它,就只因他要为自己争口气,将那些快从他手中被夺走的一切全都夺回来。

    这不是他的错,是他们逼他走上这条路的。

    当阳光映人灵恩的眼底之时,他蓦然握紧了手中玉,站起身子使劲将它扔出去,飞过小池的美玉在晴空下划出一道绿色的光影,而后撞击在池畔的假山之上,碎了一地。

    包括父皇在内,他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战役中的刽子手。

    以师祭为由请求离京前往洛阳的阎相,在得圣上俯允之后,当日便携着许多门人与朝中与他走得近的大臣们,驱车连夜离京,连绵的车伍,速度一致地在夜色中急驰。

    “相爷您还好吧?”已经很习惯舟车劳顿的尹汗青,在车里就着微弱的烛光看着面色如土的阎翟光一阵后,边问边替他取来水壶。

    很不能适应这等长途奔波的阎翟光,拾起一手谢绝了他的好意,有些透不过气地掀开车帘:心绪沉重地瞧着外头挂在墨色天际上的无数繁星。

    “恩师百岁祭辰”阎翟光愈想愈烦恼“咱们以这个借口离京,成吗?”

    尹汗青愉快地挑着眉“怎会不成?”他可是在伤透了脑筋后才找到这么一条法子,也奸险阎相那个已升天的恩师世居洛阳,不然他还真找不到法子让阎相离京前往洛阳。

    “但朝中-”这种借口有谁看不穿?

    “圣上早在朝上言明,任何人等皆不许插手刑部调查太子之案,下官认为圣上这话并非是说给百官听的,而是针对相爷及国舅,因圣上不希望此案在水落石出之前,再受外人之扰以失真相,尹汗青才不在乎朝中人怎么想,他只在乎圣上怎么看“这不,相爷这一开口要定,圣上不也无二话?

    “但那是在太子末行动之前。”

    一脸心事重重的阎翟光深深叹了口气“听说盘古营已经暗中行动了,想必圣上在知情后定会心急的很。”向来圣上就是很依赖他的,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时,身边却没他在,也不知圣上能下能应付得来。

    被车下突如其来一个颠簸震得有些坐下稳,尹汗青勉强坐正之后,再把他还不知的现况说得更清楚点。

    一实际上,太子早巳在京畿四周布下重兵,捆信再过下久,太子就将举兵。”他们之所以要赶着离京,就是为了太子。

    听了此话后,阎翟光猛然抬起头。

    “那圣上”

    尹汗青摊着两掌“除了咱们的人外,朝中百官与圣上恐怕都将会被困在京中。”还好他动作快,要是再慢一点,只怕他会坏了玄玉的一盘棋。

    阎翟光颓然地一手抚着额“老夫早该料到,太子被逼急了,就只有走上兵变一途”

    尹汗青拱手朝他一揖“相爷,现下咱们救不了谁与谁,能保住一命,就算不错了。”

    “说的是”与他相识至今,阎翟光从不曾如此庆幸身旁有他的存在“歹亏你深谋远虑,能想到赶在大乱之前提醒老夫得避一避。”

    “相爷谢错人了。”摇着双手的尹汗青可不敢居功。

    他一愕“这不是你的主意?”

    “是齐王交待下官务必要让相爷平安离开长安的。”九江那边的人,向来都专挑难题来找他麻烦,考验他的能力,他不过是照着玄玉给的指示办事而巳。

    “难得他能想到这点”倍感欣慰的阎翟光点点头,很高兴自己看人没看走眼。

    尹汗青懒懒-笑“齐王想到的可多了呢。”

    心情沉重的闾翟光却一点也笑下出来。

    “相爷?”

    他-手拧着眉心“圣上有难老夫却离君侧,日后,老夫该如何向圣上交待?”虽然说他现在是脱厂身,但总会有回到京中的一闩,到时等着他的,恐怕就是圣上的降罪。

    尹汗青相当乐观“相爷不须担心,这点王爷已盘算好了,待到九江之后,相爷可亲自问王爷。”

    “九江?”他有些不懂“咱们不是要到洛阳暂栖一阵吗?”对圣上说的借口是洛阳,这一路上走的方向也是往洛阳,怎么

    “洛阳这地,相爷待不得,唯有到九江才能保相爷万全。因此咱们表面上是往洛阳,待到洛阳后,咱们还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到了洛阳后,他还得想办法瞒天过海,弄个假阎相待在洛阳才成。

    “怎么,洛阳不妥吗?”阎翟光的心当下被他的一席话揪得紧紧的“你不是说洛阳自始自终都不是太子的,实际上它一直都是齐王的?”

    “这是两回事。”没说更多的尹汗青,在车马止顿时掀帘看向车外“相爷,咱们到了。”

    夜半开启洛阳城城门迎客的洛阳太守康定宴,在所有车马皆已入城后,立即下令关上城门,待阎相所乘之车停妥之时,率官员前迎的他赶紧上前接驾。

    还未下车,在车门一开见到外头的景况后,阎翟光愕然地张大了眼,看着眼前这座人了夜,不但下熄灯却反而灯火辉煌,人人携着行李家当,忙碌地在大街上走动的洛阳城。

    就着街上的灯火看了好一阵后,他自百姓的神色及手中所携之物中总算有些明白。

    “这是”阎翟光一手捉住他的衣袖“汗青,康太守要弃洛阳?”

    “长安若掀战,势必危及洛阳,因此非撤不可。”尹汗青边说边将他给扶下车“为免京中起疑,眼下康大人犹不会做得太明显,只会先行将洛阳大半官员及部份百姓撤至九江,咱们明日也会同他们一道走。”

    “其余百姓呢?”两脚站上洛阳街道的他,不解地看着有些百姓似根本无意要走,只是帮忙着其它人打点。

    “届时全河南府的百姓将随康大人一同撤至九江。”

    “康太守不同老夫一块走?”花了那么大的工夫才保住康定宴,玄玉怎么可能把康定宴留在这危地?

    “他不能,也不肯。”尹汗青朝前方扬着下颔示意“太守来了”

    “参见相爷”一路自城门那端跑来的康定宴,在喘过气后,恭谨地朝这个救命恩人行礼。

    “我都听汗青说了。他一脸的肃穆“康大人真不与老夫一块前去九江?。”

    康定宴拱手以覆“下官身负王爷所托,必须在洛阳留至最后一刻,百姓不走,下宫不能走。”

    没料到他会说这话的阎翟光,怔怔地瞧着他那张看似疲惫的脸庞。

    “为了王爷,相爷不可在洛阳久留。”康定宴恳切地望着他“明日下官会安排爷前往九江,届时还得请相爷再委屈一阵。”

    总算见识到玄玉收服人心的厉害,怔仲得不能言语的阎翟光,从没想过,玄玉竟可以将以独善其身出名的洛阳太守改造到这种程度?然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为了玄玉,康定宴居然愿冒这么大的风险?

    假若,太子也能与玄玉一般,或许今日太子不但能安居东宫,更可令全朝上下一心为主,而不王于得落到个不得不兴兵自保的下场

    想起当年,那时建羽尚未登基,在朝中的玄玉行事低调得彷佛不存在般,而他每至冉相府上,所见的也都是建羽与灵恩,很少见到玄玉,只有几回,他曾与正在练剑的玄玉单独打过照面。

    现下回想起来,他不懂,为何那时的他,双眼只看得见建羽与灵恩,却看不见玄玉?为何他从没仔细地看过那个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待在其位之上不与父兄争锋的玄玉?一直以来,他总认为无论是龙是凤,不管是何人皆逃不过自己的这双眼。是敌人的,他定能及早发现并将之除去,若是个可造之材,经他提携定可收为己用,可他却忽略了玄玉,他没注意到当年那个在府中默然练剑、将自己隐身于庙堂上的冉家次子。

    他竞没看见,光芒远此灵恩还要灿烂的玄玉

    在康定宴打完招呼,忙着命人将车队开至太守府时,阎翟光边定向车门边问向一旁。

    “汗青,你可知齐王究竟想得到什么?”

    尹汗青一怔,随后笑开来“知道。”

    “天子之位?”当年的玄玉,已不再是现今的玄玉,他下知道促使着玄玉一改不争不求的前态,转变成以齐王之姿欲击败众兄弟的野心者,究竟是何原冈。

    大抵了解玄玉心思的尹汗青,朝他缓缓摇首。

    “不,是天下。”

    隐约听出这两者差别的阎翟光,侧首看着尹汗青写满信任的脸庞。

    “他想要的是一座锦绣河山。”尹汗青仰首眺向即将天明的天际“一座,能够长治久安的百年江山。”

    帐外人声此起彼落,全面戒备准备出击的盘古营,营中火炬彻夜不熄,除往来巡逻卫队外,三步一岗、十步一哨,近日来营中兵士几乎都未曾就寝,不分日夜,营中上下大多都忙于公务或是在大帐外检备兵器。

    在忙碌之余,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眼下的他们都只是想藉忙碌这借口,来打发此时隐藏于胸口底下那份紧张的心情,营中人人都在等,等圣上颁下圣谕废太子,或是等太子先发制人。

    漫长的等待太磨人,也令人心惊难安,可他们都知道,在等待之后,无论是哪一个结果,他们都只有一种面对的方武。

    在帐内坐在书案前几度执笔欲书,却总是反复搁下笔的霍天行,此时双耳并没有听见帐外的种种,相反的,他觉得这夜恐怕会是皇城内最后宁静的一夜,往后,可能这似水的夜色再也不能如此平静。

    无论太子被废与否,如今朝中局势已然明显,为夺回人权及千岁之座,太子断不会坐以待毙,现下,就只欠缺打破僵局的战鼓一击,一旦圣上或太子作出决定,战事号角必然吹起,可这场战事并非和往常一般是抵御外敌,或是为国扩大疆土,这是杨国开国以来头一宗内战。

    他知道,营中每个人都怀疑该不该站在太子这一方,该不该违背圣意为太子冒这涛天大险,自他表明立场,决定支持太子之时,他手下之将,多少人曾对他的决定投以怀疑的目光?又有多少人因想背叛太子遭他下令军法处置?但为了太子,局势再险、再难,他部不能乱,亦不能不断,倘若就连他也在这时不对太子伸以援手,那还会有何人愿意站在太子身后保太子一命?

    他不能弃太子于不顾。

    太子有恩于他,这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实,因此这些年下来,无论太子待他如何,就算过往种种都仍历历在目,可在太子派人出宫向他转达感激之意时,他便知道,为了太子的这句话,他愿为太子将所有过往全都放下,奋力为太子一搏、为太子尽忠。

    只是太子恐怕永远都不会明白,太子亲手培植的这名堂堂一品大将军,肩上苦乐多少、辛酸多少,为守住此份荣耀下的骄傲,他又在暗地里牺牲了什么,太子永远不会知道。

    自古以来,战场上虽有胜败,却从没有赢家,不管胜者是哪一方,他们都必定在获得之时亦失去了什么,一如他。他既成全下身为冠军大将军的骄傲,他就得牺牲那些藏在心底不能说出口的。

    他得放弃玄玉那双信任他的眼眸,和那双曾在他最危难之时对他伸出的手,他必须把梦想拋诸脑后。